第两百六十二章 成帝之子(1/2)
公元23年腊月,刘秀抵达了河北的重镇邯郸。
而就在此时,一位名叫耿纯的豪杰前来投奔。
他便是后来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十三的将领。
耿纯的到来,标志着河北豪族们开始根据自己的眼光和判断进行站队。
作为巨鹿的豪族,耿纯家族势力庞大,
他父亲耿艾在王莽时代曾担任济平尹,后来投降刘玄,继续担任济南太守。
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耿纯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有机会前往长安留学。
学成归来后,他更是得到了前朝的赏识,被授官为纳言士。
然而,王莽政权被推翻后,李轶这个背叛刘秀兄弟的人却得势了。
他负责分配官员去各地接管郡县,一时间成为了众人争相巴结的对象。
耿纯因为关心自己的前途,曾多次求见李轶,但始终未能得到重视。
直到很久之后,他才终于有机会见到了这位权势滔天的人物。
见面之后,耿纯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对李轶恭维奉承,
反而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暴发户的不满。
他犀利地指出:
“大王虽然以龙虎之姿崛起于乱世,
但老百姓并不知道你有什么德行,你也没有为万民立下什么功劳。
恩宠与官位暴兴,这是聪明人所忌讳的。
有德之人尚且整日兢兢业业、警惕自持,唯恐不得善终,
何况是你这种骤然暴发的人呢?”
耿纯的这番话虽然带着年少气盛的锋芒,但也充分展现了他的见识和胆识。
他深知人的德行与能力才是成大事的根本,而像李轶这样的暴发户是难以长久的。
这番直言不讳的告诫,让听惯了歌功颂德的李轶感到诧异。
在了解了耿纯的背景和诉求后,
李轶本着不得罪人的原则,拜耿纯为骑都尉,并授予他符节,让他回到巨鹿老家去当官。
尽管李轶后来因为见风使舵而被人诟病,但他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眼光的。
他看到了耿纯身上的潜力和才华,也意识到了河北豪族们正在进行的站队游戏。
而耿纯则凭借着自己的见识和胆识成功赢得了李轶的赏识和机会,
为他日后在刘秀麾下建功立业奠定了基础。
在邯郸这座河北重镇,耿纯与刘秀的相遇可谓是命中注定。
耿纯早已听闻刘秀的大名,此次亲眼所见,更是深感其不凡。
在经过多方面的观察和考量后,
他认定刘秀便是他心目中的真主,于是下定决心,死心塌地地跟随刘秀。
耿纯的决策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他对刘秀深入的了解和观察。
他注意到刘秀将官带兵的法令和制度与众不同,从细节中品味出了昆阳大战的名不虚传。
在与刘秀的交往中,他更是读懂了这位领导者的气量和胸怀。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献上马匹和绢帛数百匹,以此表达他对刘秀的忠诚和拥护。
刘秀对于耿纯的印象同样极佳,
他看到了耿纯身上的才华和潜力,更欣赏他的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