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三章 刚愎自用(2/2)
try{ggauto();} catch(ex){}
新朝派出的说客是王歙,一位与王昭君家族有着深厚关系的官员。
王歙和奢共同说服了须卜当夫妇,使他们同意前往长安。
面对这一重大政治抉择,须卜当夫妇也曾有过激烈的内心挣扎和分歧,
甚至他们的次子也因此选择返回匈奴,拒绝随同前往长安。
但最终,出于对中原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须卜当夫妇还是决定跟随王歙和儿子奢踏上前往长安的旅程。
然而,他们却再也没能踏上归途,回到那片熟悉的草原。
王莽迅速册封须卜当为须卜单于,奢为后安公爵,并给予他们极高的尊荣和宠信。
后来,须卜当离世,奢继承了他的单于之位,更受王莽的器重。
甚至,奢还迎娶了王莽的私生女,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关系。
王莽在扶植了自己的单于之后,准备挥师北上,一举平定匈奴。
他指派了严尤与廉丹这两位声名显赫的将领出征,号称“二征将军”。
廉丹刚刚从西南边境的战场上归来,虽然曾在那里取得过一些胜利,但最终还是未能彻底平息益州的叛乱。
整个西南边境的局势已然糜烂不堪,与北部和西部的边境状况同样令人堪忧。
严尤和廉丹的出兵计划原本需要整个北方战线的全面协同,
但这场旷日持久的奇怪战争已经拖了近十年,使得战线的调度变得异常复杂。
不是军队准备不足,就是粮草匮乏,种种问题层出不穷。
王莽为了保障前线供应,下令全国各郡缴纳百万谷帛,然而军事行动却依旧迟迟未能启动。
在这延宕之际,内地的叛乱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关东的流民自号赤眉,开始四处攻城掠地,局势开始变得不可收拾。
另一边,呼都单于见自己的和平使者不仅未带来任何实质利益,
反而促成了须卜单于的崛起,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其恼怒之情可想而知。
须卜当离开后,他原本统领的匈奴右部被单于的亲信所替代,整个北方战线从东至西都遭受了匈奴的猛烈袭击。
边境的动荡导致大量流民涌入内地,却发现内地也已陷入混乱之中。
然而,即便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王莽仍坚持不与匈奴和解,对严尤的多次劝谏置若罔闻。
直到最后一次,严尤主张当前的首要任务并非征伐匈奴,而是应关注关东的赤眉军叛乱。
但这番直言不讳却直接触怒了王莽,立即被罢免了大司马职务。
并将匈奴问题和内乱的责任全部推给了严尤,指责他
“匈奴不绝,盗贼不息,都是你不畏天威,不听从予的诏命!”
脱离了大司马之位的严尤,不禁回想起自己曾在形势尚好时给王莽上过的一封奏疏。
在奏疏中,他深刻分析了历史上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征伐策略:
“周朝将游牧民族驱逐出境的策略属中策。
汉武帝虽经过三十年战争将其降服,但国家内耗严重,此属下策。
而秦始皇耗费巨资修建长城却收效甚微,实乃无策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