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京(1/2)

公元前2年,哀帝面对日食这等灾异亦是无可奈何。

只得循例下诏,言辞恳切,将日食之责归于己身,“厥咎不远,在余一人”。

更是大赦天下,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者”,欲借此机会,寻得那能够洞察天机、解说天意之人。

“举贤良方正”,自汉文帝时期便已施行,乃是选拔人才之良策。

于是,贤良方正们纷纷涌现,他们或舌战群儒,或笔走龙蛇,皆欲以己之才,解天子之忧。

凡是说到皇帝心坎上的,都会被直接授予官职,成为朝廷之栋梁。

如晁错、公孙弘、董仲舒等名臣,皆是昔日通过贤良方正之选,步入中央朝廷,成为一代贤相,名垂青史。

丞相王嘉却借此上奏了一篇封事,痛斥哀帝宠幸董贤,激怒了上天,导致阴阳失调,日食降临。

哀帝却心生厌烦,只觉这又是这些儒臣们的陈词滥调,无非是想要借此机会,阻挠自己对董贤的宠爱。

于是,随手一挥,将那封事丢在一旁。

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耐对着内侍道:

“日后凡是指责高安侯董贤的,一律免奏,省得朕看着心烦!”

内侍连忙将厚厚一沓奏折放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从中抽出一些,启禀道:

“这些是周护、宋崇等人的奏折,他们所言之事,关乎新都侯王莽……”

哀帝不由心中一动,沉吟道:“王莽?

他不是已赴新都侯国好多年了吗?

又会有什么事?”

然而,转念一想,只要不是拿董贤说事儿,看看也无妨。

于是,伸手接过奏折,细细品读起来。

只见周护、宋崇等人,在奏折中通篇力荐王莽,言辞之间,充满了对王莽的敬仰与推崇。

尤其是王莽为维护大汉的尊严,逼子饮鸩之事。

被他们说得神乎其神,仿佛王莽已然成为了大汉的忠臣楷模,国之栋梁。

更是言道:“贤才在朝为阳,在野为阴。

此等功臣良才,本应得到朝廷重用,却被流放在野,这不是阴阳失调又是什么?

难怪会出现日食,此乃上天对吾皇的警策,小觑不得!”

哀帝一边审视着这封奏疏,一边翻阅着至新都国乃至全国送上的关于给王莽恢复名誉的“请愿书”,暗自思量起来。

这些年接到了太多诸如此类的奏折,谏大夫鲍宣、丞相王嘉等人也都曾上书劝谏召回王莽,自己一直也都无视了。

再想想这些年来,自家这群娘家人属实闹得太凶。

傅奶奶刚刚离世,太皇太后王政君已经年近七旬。

刚经历了亡夫丧子之痛,却还能从大局出发,勒令王莽主动隐退,属实不易。

平日里不得不对傅、丁两家退避三舍。

自己这些年忙于政务,也无暇顾念她。

想想一个老妇人孤苦伶仃,身边没个亲人,委实可怜。

这个王莽没太大威胁。

一个失势的外戚、书呆子,召回长安,既能消除灾异的影响,又能为自己赢得声誉。

还给了王政君面子,何乐而不为?

哀帝很快就下诏征王莽回到长安,一并被召回的还有平阿侯王仁。

理由无他,只为照料日益衰老的王政君。

虽然诏令中并未给王莽安排具体职务与待遇,但这已然让许多人感到满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