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秀(2/2)

“自己也算是为了儒家理想献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了吧?”

想到这里,嘴角勾起一抹苦笑,试图以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

然而,生活总要继续,自己不能一直沉浸在过去的遗憾中。

于是,他坦然接受了这一命运,决定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回到砥砺名节、激扬声誉的道路上。

就在王莽等人增加封邑仅仅一个多月之后。

哀帝刘欣借鉴汉宣帝厚葬霍光后,逐步剥夺霍氏家族权力的历史,决定再次出手,整顿朝纲。

为了加强监察力度,他效仿汉武帝,重新启用了“司隶校尉”这一重要职位,

并任命解光为司隶,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纠举不法。

随后在哀帝的示意下,解光上奏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弹劾,将曲阳侯王根和成都侯王况的种种不法行为一一揭露。

这份奏折不仅指出了王氏家族的贪污敛财,更重点批判了他们的僭越行为,令人触目惊心。

哀帝看过奏折后,龙颜大怒,立刻发下诏书,痛斥王根和王况忘恩负义,有悖人伦,形如牲畜。

由于王根曾在立刘欣为太子时说过好话,所以哀帝仅将其“遣就国”,即令其回到封地。

而王况则被免为庶人,失去了所有的爵位和权力。

同时,凡是由王根、王况举荐在内廷担任近臣的人,也一概被逐出朝廷。

王氏家族至此已基本上退出了哀帝一朝的权力场。

然而,哀帝的目标并不是要彻底灭掉王氏家族,而是在合法的框架下消除外戚过重的权势,以维护皇权的稳定。

但王莽看到这一切,心中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他不得不进宫面见姑姑王政君太后,说服她挽回王家的声誉和地位。

王莽对着王政君作揖行礼,声音颤抖地说:“姑姑,现在王家已经危在旦夕了。

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王政君叹了口气,神色凝重地说:“巨君啊,我何尝不知王家的处境?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们又能如何呢?”

王莽略一犹豫,随后道:“姑姑,我们可以将王家名下的田地无偿分给贫民耕种。

多少也可以换取一些好感,总好过什么都不做的强。”

王政君沉默片刻后点了点头:“好吧,就照你说的办。”

随后下了一道诏令,要求王氏家族名下的田地,只要不是用作墓园的,都无偿分给贫民耕种。

这显然是一种身段柔软的反抗,试图通过此举来收买民心,表现王家的仁慈和慷慨。

时间转眼到了次年正月,哀帝刘欣正式改元建平,(公元前6年)预示着新的开始,宣布大赦天下。

王莽的好兄弟刘歆,为了避讳哀帝刘欣名讳,将自己名字从刘歆改为了刘秀。

同一年,民间悄然流行起了一段神秘的谶语。《赤伏符》

内容大致是预测一个叫刘秀的人将会在乱世中崛起,成就一番伟业。

一时间,人们纷纷猜测,刘歆改名刘秀,是否正是受到了这段谶语的影响。

朝堂上的大臣们却认为,这不过是民间的一种无稽之谈,不足为信。

在同一年,另一个名叫刘秀的孩子恰好呱呱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