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光头(1/2)

陈燔并不知道自己成了酒量计算单位,他已经睡成了一个“大”字,不知做的啥大梦。

次日清晨。

“丫丫,起这么早?昨天喝得还行?”宁皓吃着小面,看着早课回来的佟俪娅。

上一次,陈燔只用了一顿酒的功夫,从“小燔”变成了“燔子”;这回佟俪娅也只用了一顿酒,从“小佟”变成了“丫丫”。

“还好吧,啤酒而已。”丫丫也不谦虚。

宁皓点点头,夹起一筷子面吹了吹,一边还继续开口说道:“你等会儿提醒下燔子啊,中午有大角儿到;他可能得过来帮着给人讲戏,不少词儿是他写的。”

“好的,宁导。”佟俪娅应下了,但却有几分不解。她不懂为啥剧组这么多人,还要自己去提醒。

换成陈燔的话,人肯定明白:某个群体中,如果出现一对单身男女且只要俩人有一点般配的话,肯定会有人起哄让两人在一起。

下午一点,本片最大的亮点抵达。

几个剧组人员都在传:“‘猪八戒’来了嘿!”

陈燔跟着宁皓以及黄勃佟俪娅一帮人等,还有其他过来凑热闹看明星的家伙一起站起来迎接。众人望着推门进来的大光头,统一的念头是:真亮啊!

“也就是说我可以不用学本地话了?”徐铮翻着台词,也不抬头,“那用什么口音?”

“符合人物逻辑就行,可以试试南方口音,南方大款多,”宁皓坐在人身边,“春晚小品里那种味道怎么样?”

“别!”徐铮与陈燔一起反对。

这俩一个上海人,一个浙江人,听到那种装出来的南方口音就浑身不自在。

徐铮抬头看了眼与他一起发声的小伙子,宁皓顺势给人介绍:“这小伙子叫陈燔,演员兼编剧,这段词他也出了不少力。喔,您那个眼镜也是他给的建议。”

“徐老师,您好。”陈燔落落大方。

此前他对宁皓说,徐铮的喜剧形象太深入人心,需要及时考虑遮掩下气质,隧让化妆组提前准备了个变色眼镜,强光下会发暗,可以给人带来一点阴沉的气质——这又是他照着答案抄的。

“唔,别叫老师,我就一演员。”徐铮又把目光放回到剧本,话接前段,“反正我从小没听过身边有人用春晚的调调说话,而且那种语气太小市民了,不合适。”

陈燔:哎?你怎么不告诉我,我该改成啥称呼呢!直呼其名?不尊重;老徐?老徐不是徐靖蕾么;铮哥?我信你能不能得永生啊……

“这样吧,si、ci、zi分得别太清楚,我先试一遍词,导演你听听。”徐铮一直都很有主见,他是那种“你没必要跟我讲太细除非我主动问”的类型。

“......这可是200多张等着吃饭的嘴啊。”

一段词下来,宁皓鼓了鼓掌。

按理说,这类口音是有些轻佻的,但徐铮的台词,居然念出了几分阴狠。

这就是所谓的台词功底,不光让人清清楚楚听出每个字,还能从中联想到人物特征。

后世总有人吹自家男神女神台词好,但不看字幕你甚至都不知道人家在说啥。

陈燔默默的把自己当成背景板,看样子人压根不需要自己讲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