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错误的时间做了对的事(1/2)

此时顾均同将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地步,而那杨千万也终于愣了下来。

在这一刻,在顾均同将所有的真相都铺在了他面前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一个最浅显也是最无奈的事实与真相。

那就是当年文抄公弄出来的那些东西,其实并不应该出现。

这不是文抄公错了,也不是这政策错了,而是这个无比正确的决策不该出现在那个时间段里面。

换而言之....他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里做了一件似乎是正确的事情...最终导致正确变成了错误。

甚至可以说错误越来越大。

“分田之法虽好,但说到底不过就是一时之策而非万世之举,甚至因为田垄的瓜分导致了这接下来的百姓无事可做。

分田可一而不可再,当一代代的人长大成人,如果没有新的东西让他们重新获取钱帛供他们存活下去。

那么这些人就会开始成为祸患....

顾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此时的杨千万也直接将这话给说了出来,直白的话语似乎是对顾均同之前话语的认可。

也是让顾均同对那杨千万忍不住高看了一眼。

或者他也没有想到这位从京城而来的上使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话语而恼羞成怒,也没有因为文抄公的名头而对自己口诛笔伐。

甚至顺着自己的话语,领悟到了自己话语之中的意思。

这不得不说让那顾均同的心微微放松了下来,然后朝着那杨千万躬身行礼,表示自己的确就是这个意思。

得到了顾均同的认可之后,那杨千万的脸色也是变得更加的难看了起来。

这一刻,他突然想到了自己曾经存在的那个时空,在那个时空之中他们其实也是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得到了无数的历史教训。

其中这种类似于分田于百姓之事同样是数不胜数。

或者说,在那个时空之中,在杨千万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的几千年前就已经超出现了一句非常类似的话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是当年周朝定下来的国策,说得直白点其实就是“土地国有化”罢了,当然也可以称之为是井田制。

周朝虽然在很多地方有着愚昧和黑暗,但是他将国家的土地分给百姓,然后分成了公田还有私田,从而让天下的百姓继续耕种。

这个国策好么?

当然不好,否则也就不会被时代所抛弃了。

但是这个国策一直被各个时代的“能人志士”们所赞赏,并且疯狂的效仿。

儒道亚圣孟子,类似穿越者的王莽,读书种子方孝孺。

他们都在致力于恢复井田制度并不是因为他们脑子开了倒车,而是因为他们想要将天下的土地全都收回到自己的手中。

或者说收回到当世朝廷的手中,然后从而巩固皇权和势力。

这想法是好的,但是这问题也是很严重的,之前杨千万不明白,但是如今他似乎是有些明白了过来。

那就是二十年之后,或者说一代人之后....

王朝的土地是有变化的,如果没有长久的征战,如果没有疯狂的进攻,如果没有大量人口的消耗。

那么人口的增加会高于土地的增加,进而会让新一代的百姓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从而让他们慢慢陷入迷茫乃至于穷困之中。

穷则生变,更何况是一群没有生计的穷人?

因此他们得想办法活下去,而想着想着...朝廷可能就没有了。

当然,不用井田制或者说不用这种办法直接将土地的权利交给那些世家豪族也是皇权巩固的一种办法。

简而言之,将百姓与皇帝之间的矛盾变成了百姓与世家豪族之间的矛盾。

让世家豪族们去承担这种人口增加而带来的问题。

好处就是朝廷和百姓之间有了一层缓冲带,然后若是等到下面的世家豪族将怨气吸收的比较多了,那么就直接对其下手。

最经典的例子...应该就是稀西汉时期的政治环境。

西汉官员升迁手札记载,每逢官员外放总是要做三件事情!

杀豪强,分田地,均财富尽敛民心然后大兴水利,开垦农田,缓解百姓压力,最后大兴教育导致政通人和...

靠着这种办法,西汉的官员那所过之处当真是人头滚滚,杀得地方豪强就和三孙子一样。

但这么做同样是可以救得了一时而救不了一世。

同时也导致了这么做的最大的后患也出现了,那就是世家豪族也不是傻子,一次两次他们尚且还可能反应不过来。

但是随着种事情的增多,他们终于开始学会了反抗,甚至是学会了改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