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第一次坐飞机(1/2)

绿色环氧树脂地坪被日光灯照得发亮,生产线的排列紧凑有序,工作台上整齐地摆着各种工具和器件,测试工作站上那些仪器的指示灯,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要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一些科技的光辉。

就像当年朱大成带方自归参观他的电器维修部,此时的朱大成,自豪地向方自归展示他一手创办的工厂。

“我的工厂怎么样?”

“别有洞天。”

“啥子……洞天?老子是山大王嗦?”

“哈哈,进车间之前,我的期望值其实很低。进来这么一看,说实话,还是超越了我的预期。”

毕业的时候,同学们好像一江春水,全都往东去了,但在苏州这个点上,方自归连个同学都没有,只有朱大成这个老朋友。周日下午送走了莞尔,方自归就应约来到朱大成的工厂跟老朋友聚聚。

工厂的位置很偏,方自归骑了一个多小时自行车到达工厂所在的小镇,已是黄昏时分。方自归感觉这个位于湖边的小镇风很大,水很多,应该是个风水好的地方,但是明显缺少工业气息。

“你刚刚去世界一流的工厂学习过,怎么样,感觉我的工厂有没有差距?”

“差距肯定是有的。不过……比尔盖茨也是在车库里起家的嘛。”

“有些什么差距?你给我提点儿意见。”

“嗯,比如,电子厂不需要这么高的层高。”

“这栋是老厂房,以前是干机械的,租金便宜嘛。”

大成租了这栋厂房的一半,面积六百平米。方自归骑车骑到这个小镇小工业区附近时,远远看见一个活动板房外面写着三个大字——吕不韦,又惊讶又奇怪,心想这间板房里,难道还住着一个秦朝的伟人吗?后来好奇的方自归到了板房跟前,仔细看才看清楚,原来这间板房和传说中秦始皇的亲爹没半毛钱关系,这三个字实际是“三不违”。

这间板房来到世间年深日久,三字中有的笔画黯淡了,岁月的痕迹又为这三个字添加了沧桑的几笔,所以它们远看像是“吕不韦”。朱大成和沧桑的“吕不韦”做邻居,方自归刚开始就无法产生良好的预期。

方自归给朱大成介绍了国外先进电子厂的一些经验,满足了朱大成的好奇心,然后朱大成开始满足方自归的好奇心。

“我听说开个公司光注册资金就要五十万。你开公司是怎么弄的?我不信你有五十万。”

“我注册的是乡镇工厂,注册资金只要求十万。”

“十万?那也很多了,你哪里来的十万?”

“其实我十万也没有,嘿嘿。”

“那你到底怎么弄的?”

“镇上搞的私营企业工业园,也没什么企业入驻,我就给他们讲故事。”

“讲什么故事?”

“我说我生产科技型产品,镇上就非常欢迎,所以大部分注册资金,是他们帮助解决的。工厂注册好了以后,再把资金还给镇上就是了。”

“噢……居然还可以这么玩?”

多年以后,方自归才意识到,咱们的政府跟西方的政府不一样,咱们的政府是投资银行型政府。朱大成毕业后入驻的这个小镇工业园,也就类似于后来各地政府搞的“创业孵化器”。后来只不过是名字时髦一点儿,相爱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你具体做什么产品呢?”

“本专业啊,应用集成电路设计。目前主要是做一些高端玩具上的电子机芯。”

“你现在有order吗?”

“Order”

“订单啊。”

“就是因为有订单,我才决心在苏州开厂的。大学时我就认识一些客户和供应商,和他们也有点儿业务。”

已经参加工作四个月了,方自归的变化,不过是说话时会在一句话中嵌几个英文单词,而朱大成已经从一个学生变成了老板。方自归好好赞扬了大成一番,说:“你这家工厂,败絮其外,金玉其中。”

朱大成非常高兴,参观完工厂,就带方自归去附近的一家小饭馆吃饭。

方自归去新加坡培训了近四个月,两人也有四个月没见面,便一边喝酒,一边闲聊起来。

“我第一次坐飞机,没想到竟然晕机了。”方自归说,“我本来以为我坐绿皮火车参加过春运,我已经不惧怕世界上的任何交通工具。”

“哈哈哈,”朱大成笑起来,“你坐的什么飞机?”

“波音747.”

“那应该飞得很稳吧。”

“还算稳。中间碰到过气流,也颠簸了几下。”

“那怎么会晕机?”

“就是快到香港的时候,一下子忍不住吐了,挺尴尬的。可能第一次坐飞机心理不稳定,后来第二段从香港到新加坡,再后来回国是从新加坡直飞上海,我都没吐了。”

“咱们这些土包子吧,刚接触高级的玩意儿不适应。我有个也来苏州的大学同班同学,山东的,科长派他到火车站接一个外国专家,坐公司的车,日本原装进口的尼桑轿车,从公司到火车站也就三四公里,他就晕车了。这哥们说,他以前在村里坐拖拉机从来不晕车。”

“哈哈哈……都说由简入奢易,现在看来,由简入奢也有不容易的地方。”

“是噻,我同学现在还是怕坐他们公司的尼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