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忙碌的出差生活(2/2)
同样的,来自华国的草药被列为生物制品,允许用到医疗手段中。
这一点,能进展的如此顺利,得益于华国已经有完善的中医教学体系和无懈可击的医疗规范。
这些法案的通过,遍布全球无数个朱老爷子一样的没落中医,一下子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
中医执业医师的考核标准由来自华国,以余红兰,徐烈,王庆春,马英麟等人组成的考核团队。
另外已经有部分与华国交好的国家,开始将中医纳入教学内容,华国也积极响应对中医兴趣浓厚的学子们前来留学。
在这一年,外国的月亮不再比国内圆,外国的盘子也不再因为传说要洗七遍,比国内更干净。
因为全世界人民的热情,国内中医地位水涨船高,孩子们学医的热情高涨,用的正是余红兰早年编撰的那套教材。
这些都是席振华跟她说的。
“师父,那现在中医学科领头人是谁?”
席振华轻咳一声。
“咳咳,得了你的便宜,正是不才在下。”
余红兰被席振华的说法逗乐。
“那就好,师父您的水准我还是相信的。”
“你放心,全国人民都念着你的好,之前你在学校教书的时候带队创办的中医周刊现在已经成了全国有名的畅销书,很多人以收藏全套为荣。”
余红兰闻言。
“那师父您不就有好几套么?”
为了医学发扬光大,早些年从第一期开始,余红兰就坚持每一期都要邮寄几十本到西南。
西南是保和康的发源地,有她曾经的同事,师父,还有带过的徒弟,纯粹的喜欢着她的老表们,还有无数用着她教材,亲切称呼她为余老师的孩子们。
那些杂志席振华宝贝的很。
“别提了,我反正坚定的给自己留一套,绝不外借,那些小子们拿着就跑到地里去找药,再怎么小心,都把我的药弄得皱巴巴。”
听到国内孩子们的现状余红兰就放心了。
她的中医发展事业,算是真正迈出第一步了。
“不过有个事儿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您说!”
“之前我在首都,你也知道的,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我那个时候过去,就离开首都,这么多年了,现在首都那边的意思是希望我能到中医大去任教,你看呢?”
余红兰想了想。
“国内现在在中医上比较全面发展的大夫肯定不多,其实这也是中医要发展,必然会面临的困境。
因为历史原因,人才在咱们这一代断层,要复兴,辛苦的就是你们老一辈,师父,我觉得能者多劳,您从小学医,辛苦这么多年,不是为了阶级斗争牺牲的,您就听从本心,去发扬所学,顺便得到应有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