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王氏外戚掌权第一人(2/2)
匡衡知道后意味深长的对下属说:以前负责这件事的人现在升官了。下属于是将四百顷土地又从当地政府要了回来,匡衡立马派人收取了这四百顷土地的田租。
最后的一把助攻来源于一位名不经传的司隶校尉,墙倒众人推,他抓住最后的机会推了一把,弹劾匡衡盗取土地。
刘骜罢免的匡衡的丞相,贬成了平民,最后在家里去世了。
少年时候的匡衡不屈服于贫苦,也没有哀叹命运的不公,顽强的与命运作斗争,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上升为朝廷三公,是小人物改变命运的励志典型。
初期为官也能秉持读书人的本性,劝谏君主,一心为公,可深知一切来之不易的他,为了保住权势和地位,一味引经据典,逢迎皇帝的喜好,依附宦官石显、陷害他人、贪污腐化、助纣为虐,最终沦为了权力和地位的奴隶。
这时候的王凤高兴了,石显死了,匡衡免了,剩余的一个御史大夫甄谭,实在不足为虑,要是他老实听话就让他混日子,不老实也就想办法让他滚蛋。
王凤是一个权力欲望非常强烈的人物,后宫有王政君的关照,朝廷有刘骜的信任,朝廷中王氏外戚的子弟也逐渐开始占据大大小小的职位,一时风光无限。
当然了,物极必反。
王凤一家独大和王氏子弟大量封侯,引起了众怒,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权利的分配不均。
权利就那么多,你们王家人啥事都要插一手,其他人咋办?
都是给刘总裁打工的,王家就高人一等,恨不得连家里的狗都封侯,其他人累死累活,好不容易熬成朝廷大员,自己也想封侯,也要拿着权利给自己创造收入,也有儿子、侄子,七大姑八大姨要安插,凭什么?
针对王氏外戚专权的一场攻击开始了。
公元前30年,某天长安城的西北方刮起大风,夹杂着黄土笼罩在整个长安城的天空中,整天都是飞沙走石,黄沙遮日。
今天我们都知道,这就是典型的西北风带起了黄土高原的黄沙,俗称沙尘暴。可在当时,天象异常都被视为上天对朝政得失、君王臣子德行、重大事件处置是否得当的示警。
以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为代表的大臣乘机向王凤发难。
刘老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天象?
众大臣:因为阴阳失调,阴气太重,阳气太弱,阴气损害阳气,打破了天地间的平衡,导致万事万物发展失去制衡,上天实在看不过去了,降下的惩罚。
刘老板:说人话。
众大臣:因为外戚权柄过重。
刘老板:王凤辅政没多久,没实行过啥大的举措,都是中规中矩,跟他没关系。
众大臣抬出来了一个刘总裁无法反驳的人物,你们老刘家的开国祖宗(刘邦)说过,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不是功臣不能封侯。现在王氏外戚都没有啥功劳,都封了侯,你自己看着办吧!
王凤听到这里,彻底慌了,他本来还以为就是一场普通的对大臣工作能力的考试,慢条斯理的评判这个,指责那个。
原来这群家伙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都憋着坏想整他,他才是那只被待宰的羔羊,集体讨论瞬间变成了他的百人批斗大会。
连刘邦都搬出来了,这是不死不休啊,刘骜是尊敬他这个舅舅,也信任他,可再尊敬也尊敬不过人家老祖先,在信任他也不敢违背祖训。
还是赶快向妹妹王政君求救吧。
得到王凤禀告的王政君自然是要极力偏袒自己哥哥的。
站在她的角度来看,无论儿子刘骜还是哥哥王凤,都是自己至亲的人,由哥哥辅佐儿子是强强联合,更会尽心尽力,所以这对组合是不能拆散的。为了安抚朝廷众大臣,只能牺牲其他人了。
太后王政君只对刘骜轻飘飘的说了一句话,就化解了这次王氏危机,顺带着打击了王凤的政敌。
“上天示警,外戚权重确实不合适,那就让你岳父退休去钓鱼吧,只留王氏一家就好了”。
于是,刘骜罢免了岳父许嘉。
滑了天下之大稽,许嘉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本来是自备瓜子点心静静的坐看神仙打架的,看着看着把自己变成回家钓鱼的了。
其实,他是幸运的,如果他知道另外一位辅政大臣王商的结局,估计早就开开心心回家大摆宴席庆祝自己罢官了。
罢免了许嘉以后,王凤等人将矛头又指向当时非常受宠的许皇后(许嘉的女儿)身上,刘向、古永指出天象异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后宫荣宠太盛,主要是皇后的过失。
刘骜于是裁减了皇后的经费,随着这几年许皇后的年老色衰,受宠近十年的许皇后渐渐地失了宠。
看来在这个时期,借着天象异常打击政敌实在是非常实用,拥有用天象解读政治这个胡说八道的本事,实在是官员安身立命、居家旅行、玩弄朝纲的必备技能。
通过这次集体攻击事件,使王凤意识到,在专权这条危机四伏,随时有可能万劫不复的道路上,光靠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王氏子弟是不行的,这些人指望帮忙靠不住,不帮倒忙他就烧高香了,要尽可能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他提拔了两个人被贬的人,这两人身上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做官都是五起五落,还都是大起大落,今天还是朝廷重臣,明天就成了老百姓。
做人都是才能出众,但都贪财如命,逮着机会就搂钱。
虽然多次起落,几次面临掉脑袋的局面,最后都有惊无险的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