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一年关山22(1/2)

梧帝虽然已经死了,但他的形象却如同一张白纸,任由生者以笔墨勾勒,赋予其无尽的光辉与荣耀。

尤其作为着墨者的杨盈,还是最后见过梧帝的杨盈,这使得她的话语就更加的有可信度了。

现在杨盈只要无限美化梧帝,煽动梧国所有人的愤怒,在打着为梧帝报仇的大旗,汇聚起正义之师,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开始攻打安国了。

她不仅为梧国人找到了宣泄愤怒的途径,更为自己势力的和扩张铺平了道路。

“朕自即位以来,本欲励精图治,以求国泰民安。然,天不佑我,战事失利,社稷危殆。今此之际,朕深感愧疚,诚惶诚恐,反思自身,有负先帝之托,有负天下苍生之望。

一曰:朕未能洞察时势,轻信佞臣,致使军心涣散,兵败如山倒,是朕之失也。

二曰:朕未能善待百姓,致使其困苦不堪,人心离散,是朕之失也。

三曰:朕未能选拔贤良,致使朝纲不振,政事多舛,是朕之失也。

四曰:朕未能深谋远虑,致使边疆不固,外敌入侵,是朕之失也。

今,国运衰微,朕无颜面见列祖列宗于地下,亦无颜面见天下苍生于世。唯有以身殉国,以明志向,望后人能鉴此过失,勿蹈覆辙,以期国泰民安。”

一封罪己诏将大堂内的气氛推向高潮,众人伏地痛哭。

最终,不知道是谁高呼了一声:“我们要为陛下报仇”。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众人心中的复仇之火。

不过在场的这些官员毕竟都是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老手,在愤怒之余,一些心思敏锐的人已经开始考虑起其他的问题。

礼王殿下声称,圣上驾崩前曾给过他一份罪己诏,以及一份继位诏书。

现在罪己诏已经宣读完毕,可是继位诏书却迟迟没有拿出,甚至就连继位人选都没有公布。

国不可一日无君!

为免国家生乱,礼王第一时间就应该宣读遗诏,或是将遗诏送回梧都,以安文武百官及天下黎庶之心。

可是他没有提起这事,这说明了什么?

其一就是礼王殿下手中根本没有那份继位诏书,如果遗诏不存在,自然也没办法宣读。

而礼王之所以声称手中有那份遗诏,可能是为了稳住朝局,防止因为圣上骤然驾崩而导致的朝纲大乱。

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如果这份遗诏真的不存在,礼王殿下眼下最该做的应该是赶回梧都,而不是在此煽动大家的仇恨情绪。

而另一种可能就是那份继位遗诏是的确存在,只不过礼王殿下对上面的人选不满意。

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遗诏上边的名字并非是他本人,但是他有心皇位,因此只能选择拖延时间,既不宣读遗诏,也不着急返回梧都,而是留在边城增强自己的实力,为争夺皇位做准备。

想到这种可能性,众人心中顿时燃起一股热切的希望。

不是他们目光狭窄,初一见到礼王就敢直接押宝,实在是从龙之功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其背后所带来的那种巨大的荣誉和实际的利益,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不可抗拒的。

自古功高莫过于救驾,其次就是从龙之功。

他们长期驻守边城,远离朝堂的权力争斗,未曾想今日竟有如此天赐机缘。

眼下皇后腹中的皇子尚未诞生,英王殿下因双腿残疾直接与皇位无缘。

如此一来,剩下的下一任的皇帝人选就只有远在梧都的丹阳王和近在眼前的礼王殿下。

尽管丹阳王在朝中势大,但如果礼王有他们这些边疆手掌兵权的诸臣支持,争夺皇位未必没有胜算。

只要礼王殿下能够成功登基,那他们这些支持者将来岂不是能飞黄腾达,鸡犬升天?

杜城一众大小官员身处边境,并不知道杨盈的女子身份,只以为她是男生女相,相貌柔美些而已,并没有往性别方面去想,所以自然而然的将杨盈这位礼亲王算在了皇位候选人之列。

未免会错了意,众人互相对视一眼,最后还是杜城守将周道全膝行两步跪到杨盈身前,试探性地劝慰道:“殿下,此刻并非沉溺于悲痛之时,大行皇帝虽已龙驭上宾,但其遗体仍留安国,此等大事,臣等不敢擅专,还请礼王殿下示下,此事该如何是好?”

话音一落,周遭空气仿佛被凝固,众人不约而同地屏息凝神,礼王殿下是否有夺嫡之心,就看他如何回答周道全的这个问题了。

杨盈自然不会让他们失望,只见她缓缓站起身子,目光坚定,字字铿锵:“手足之情,不可断绝,生死相隔,其痛刻骨铭心!

如今安帝行事卑劣,逼死我大梧国君,此仇此恨,不共戴天。

孤王在此立誓,必将亲率大军,踏破安国山河,不惜一切代价,迎回皇兄灵骨,以全孝悌之义,告慰我皇兄在天之灵。”

听见这个回答,众人呼吸停滞一瞬,喜悦中还带着点惊惧。

高兴的自然是确认了杨盈有夺嫡之心,他们有喜提从龙之功的可能。

而惊惧的则是杨盈话中居然有和安国开战之意。

按照常理推测,礼王殿下此时不是应该积极争取杜城以及其他几座边城官员的支持,之后尽快回京和丹阳王争皇位吗?

怎么又要‘踏破安国山河’了?

安国兵力雄厚,是那么好打的吗?

莫不是这礼王殿下又是和大行皇帝一样眼高手低之辈?

一时间,众人心中都有些犹豫,但是转念一想,礼王殿下虽然言辞激烈,却并未明确提及什么时候打安国。或许这只是他提升士气,树立威望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吧。

毕竟再说大行皇帝前车之鉴犹在眼前,礼王殿下应当不会那么傻,还没等登基就要贸然挑起战端。

于是,众人心中稍安,纷纷俯身拜倒,声音坚定有力:“臣等愿听殿下差遣!”

这并不仅仅是对杨盈的效忠之辞,更是他们在当前局势下的一种策略性表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