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蝴蝶密密随蜂来,一抹倩影两小无猜(1/2)

每人各回一封,聊以慰藉,也寄托思念。

给便宜老爹交代了求学情况,给张氏讲琐事,给几美讲了些趣事。说是一封,却写了一大堆。

正旦过后,同样的生活无波无澜。

天气转暖,春意渐浓,师傅说要带自己出去游历。

这个好,穿越至今,大汉的山水还没看过。 有人却不开心,哭了好几天,但无用。

几件布衣,少许财帛,一师一徒踏马上路。一路向南,走了不少地方,或是拜访老友,或是体验民生疾苦。

蔡邕是个称职的老师,从来也不讲大道理,只身体力行,让甄悠自己去细细体会。有无所悟,皆是所得。

游历中,提前认识不少后世名人,涨了不少见识,也慢慢喜欢上了这种在路上的感觉。

路遇行商,畅聊天南地北;在田间地头,与农人攀谈五谷丰登;与文人士子,笑说天下大势。

用一副字求一餐饭食,师傅的字万金难求,如今只值两碗粗茶淡饭,摊主还不情不愿,勉强接受,师傅却乐在其中,像是得了便宜。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蔡邕也很诧异自己徒儿这种超越年龄的心境。

印象最深刻的是沛国沛县的一个小山村,见这里山清水秀,乡民良善,师父在这里一住就是大半年。

时常走到田间地头,给看的顺眼的孩童授授课,换来一顿饭食,也是常事。

村民也都淳朴,来了个先生教孩子读书识字,当然是求之不得。

村里有个眉眼弯弯、眼睛大大的小丫头,师父授课她每天都会过来偷听,一看她就躲。

师父好像见怪不怪,只是每天嘱咐开窗通风,有时候还会在窗外放一块饼子糕点。不来还问,来了又不理。

也问过为什么不让她进来听,师父只是摇头微笑:

“法不可轻传,进来听,为师自不会说什么,不进来也不会主动邀请,这是对学问的尊重。”

时间一长就混熟了,见她面黄肌瘦,甄悠起了恻隐之心,不断投喂小丫头,豆芽菜愣生生养成粉雕玉琢,结果就是天天跟在屁股后面喊哥哥。

他就在一声声哥哥中迷失自我,给她撑腰,教训欺负她的小屁孩,刚开始脸还有些臊得慌,几次下来也乐在其中,算是弥补了一些童年乐趣。

没多久,甄悠就征服了整个村子,但师傅好像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授完最后一堂课,留下几卷亲自刻写的读物,不声不响地,连夜起行出发,道别的时间都没留,甄悠心里有些不舍,这一别可能就是永诀。

接下来的行程一如以往,但甄悠兴致始终不高,蔡邕见了也全当没看见,还加重了学业,一来二去,心思也全都扑在学业上。

一路风雪,认得出这是返程的方向,正旦前夕回了蔡府。

一进府门,恍如隔世,还是在那个初见的位置,蔡琰披着自己送的狐裘大氅,笑嘻嘻地看着自己,一年未见,长高了些。

生活平静且美好,又是一日晨。

莫听竹林穿叶声,何妨徐行且沉吟。

卯时练拳、练剑、练枪,一年,两年,五年。在剑影中,甄悠从稚童长成了个翩翩美少年。脸虽显稚嫩,也难掩气宇轩昂,一双看狗都深情的桃花眼,看谁,谁迷糊。

值得一提的是,三年前师父被牵连下罪。

由于甄家从中斡旋,用五百旦雪花精盐,二十坛花间醉,大量五铢钱,不仅没被流放,还顺利到洛阳为官,谋了个治中令,负责编撰整理文书。

蔡邕也不迂腐,顺势同意。历史上应该是郎中,跟师父商量过后,弄个闲差比较好,所以甄悠现在在洛阳。

如同平日里正练剑,忽一块飞石袭来,甄悠看也不看,横扫剑,顺势斜步压腿,云剑转手,换步回身,石子刚好被剑指夹住。

一切好像提前说好的,刚摆好姿势,又七八块乱石飞来,叮叮叮——用剑轻松挑开。

甄悠露齿一笑:“师姐何故又如此,何故又如此啊!”笑嘻嘻地迎了上去。

蔡琰小嘴一撇:“这是洛阳的狂蜂浪蝶,邀请你赴宴,全让我挡回去了,一个石子一个,怎么不开心了?挡了你的桃花?”

蔡琰已是豆蔻年华,样貌清新出尘,婴儿肥早已消失不见,一口洁白的贝齿整齐排列,玉腿笔直修长,虽然上下一样直,也难掩风姿绰约,身上若有若无的墨香,嘿嘿,只有甄悠能闻见。

“看什么看!”

在外人面前知书达礼的蔡琰,在甄悠面前就是另一个极端,暴力且不讲理。

“看师姐真美。”

蔡琰小脸微红,有些扭捏,每次只要甄悠使出这招,必然管用。

“这些石头都是上门找父亲说亲的,一家一个。”

“我今年舞勺之年,说哪门子的亲?”

甄悠眉头一挑,语带调侃:“这些石头该不会是师姐的小石头吧!”

“呀,看我不撕烂你的嘴,让你口花花,胡说八道。”

少男少女院子里追逐嬉闹,也是一番风景。

刚过不久的正旦,都听说蔡治中有个高徒,确没见过,应众人要求,甄悠就出来露了个脸,做了几首歪诗。

长相非凡也就算了,文学造诣也尽得师傅真传,一手飞白体更是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迹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