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新品种好麻烦(1/2)
天气真好啊。
骆一航开车带着齐若木抵达德阳种植基地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川渝难得的大晴天。
足足两百亩豌豆田,一望无际。
在阳光的照耀下展现出一片翠绿的海洋。
这片田野是如此的广阔,仿佛一直延伸到地平线的尽头,与天空相接。
田垄之间,豌豆的藤蔓缠绕着,勾连着,手拉着手,肩并着肩。
微风吹过,仿佛有了生命,藤蔓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低语着丰收。
骆一航种田一年多,现在太喜欢这满目的绿色了。
停下车驻足看了好久。
两人这才重新开车进入基地园区,一路来到生活区。
这片园区的生活区很小,一排红砖平房而已。
门口处,时娟、凌同杰、罗宏志,还有种植基地本来的老板王绍鹏,也是杜教授带过的研究生,齐若木的师弟,已经在等着迎接了。
按照传统点的说法,齐若木、凌同杰他们算内门弟子。
王绍鹏属于外门弟子。
其实是人家毕业之后没搞科研,出来创业了。
骆一航下车,先跟本地主人王绍鹏握手,“王总,又见面了。”
然后关照自己的员工。
看起来这段日子辛苦啊,时娟和罗宏志都瘦了一圈,而且冬天好不容易养白的肤色,又黑了好几个度。
“时娟,辛苦了,回去让褚杰给你好好补补。”
“罗宏志,辛苦,干的不错。”
凌同杰则在齐若木那边。
全都见过一面之后。
地主王绍鹏邀请大家进到平时他们吃饭的地方,暂时充当会议室。
都是年轻人,也不搞什么繁文缛节,坐下之后直接说正事。
时娟主讲。
介绍一下这两个月他们的试验过程。
“刚过来的时候,王总已经把田都收拾好了。节省了很多时间。”当面先感谢。
“最开始第一批,种了四十亩,其中二十亩是用的普撒方式,只做了简单开沟。剩下二十亩,则使用三垄栽培技术,将地块分为垄底、垄体与垄沟3层,并且每两亩试验一种起垄方式,宽度从一米五到五米,间隔从五十公分到两米。”
“尝试下来发现普撒大田方式虽然成本最低,但是测量土壤养分后发现,中间区域固氮效果较差,我怀疑是豆科密集环境下二氧化碳浓度降低造成的影响。”
“第二轮我又尝试了减少氮肥的投入,期望发挥共生固氮的优势,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结果发现效果不明显。”
“不过出于成本考虑,还是普撒的方式最省,节约的人力和机械成本完全可以覆盖中间区域增加的肥料。”
“起垄种植则更适合小地块……”
之后还有纯人工种植方式、小型机械辅助方式,施肥补肥数量间隔,用肥类型,土壤湿度需求,许许多多。
而凌同杰和罗宏志过来之后。
罗宏志扛起了大田里的工作,凌同杰能分担土壤实验方面。
时娟启动了第二轮大规模试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