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五 靖康之变(四十)(1/2)
解珍和术烈速分道扬镳了,解珍带着几百残兵去滑州瓦岗寨落草。术烈速遭到如此惨败料想回到东京汴梁也会被处罚,因此他一不做二不休,带领手下人马,直奔河东投奔好友鸟家奴而去。
折可求、王彦等人取得了一场大胜,但是老将宗泽战死,义军队伍自身也是损失惨重。最重要的是河北义军本来就是因为粮草不济才兵困怀州的,如今击败了金兵,缴获了一些粮草,但是这些粮草也就是解了燃眉之急而已。
现在的八字军、河北义军两军合一后人马有3万,而金朝幽州兵只是1万人,所带的给养也不过1个月的,要是给义军消耗也就是10日的光景就会消耗一空。尽管义军在滑州就地筹措了一些粮食,再算上王彦带来了的给养,所有粮食算起来也不过够义军消耗20日的。数万义军何去何从,顿时让折可求、王彦陷入了沉思。
折可求的意思是带领人马回到伏牛山,然后利用王彦开辟伏牛山过秦岭的运粮道路直奔潼关,全军回到西北在做整编,准备他年再出潼关跟金兵决战。
其实对于折可求的提出这个计划王彦也不反对,李固渡一战也足以让王彦名扬天下了,回到华夏军立功受奖是少不了的,最重要的他可以走出其父王进的影子成为堂堂正正的华夏将军了。但是王彦还有2万多弟兄以太行山为基地分散在各处跟金兵游击作战,如果自己就这么一走了之,总觉得道义上过不去。
王彦建议将部队拉回太行山,那里上高林密,金军不好围剿,而且那里筹粮相对方便,所以应该退回太行山,再做道理。
折可求贵为侯爷,从小长在西军之中,本来就是擅长与堂堂正正的搏杀,对于这种游击之法,在他眼中不过是偷鸡摸狗的盗贼所为,是很难成大事的。
二人争执不下,时迁不懂战术,因此也无法相劝。他此时倒是盼望种师道能发来消息,如果种师道有明确的指示恐怕也不会弄得如此被动。自从太行山南下以来他实施将消息用信鸽发往西北,可是由于中原除了伏牛山已经没有鸽子站了,所以他一直收不到回信,这让他十分焦急。
就在几人争吵不休的时候,伏牛山留守的锦衣卫还真送来了种师道发来的指示。种师道让时迁派遣锦衣卫潜入洛阳城找到翟兴、翟进,帮助他们组建义军,在洛阳附近与金兵周旋。同时他委派李良嗣再次出潼关,由郭盛保护,一是与洛阳的留守使王襄谈判争取取得洛阳的掌控权,未来要重新掌控伏牛山的河北义军,并以洛阳为中心,跟金兵在较量一番。种师道暗示如果宗泽不肯叫出兵权,就让时迁果断行事。
另外种师道的信中对王定六过度调动锦衣卫导致伏牛山失控有些不满,他让时迁重建伏牛山锦衣卫,并且迅速查找徽宗皇帝的下落,争取将宋徽宗也保护到西北。
如今的伏牛山留守的锦衣卫只有2个人了,他们平时也只是负责收放鸽子。只是因为这个消息太过重要了,他们才派出一人来寻找时迁。不过好在义军在李固渡打了胜仗,名声传了出来,这个锦衣卫还是顺利的找到了时迁。时迁接到这个命令后,冷汗直流。
首先这个翟氏弟兄他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想必又是那个神秘的“站暗处”探听的消息,另外就是这个消息如此重要,只是伏牛山只能派出一个锦衣卫送信,要是这个锦衣卫有什么短长,可就要坏大事了。
时迁仔细询问了一下伏牛山的情况,才知道伏牛山的锦衣卫已经入王定六全都调走了。时迁不禁暗暗埋怨王定六,伏牛山这么重要的据点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
时迁找到折可求和王彦,他见二人还是争执不下,道:“二位爵爷既然不能决定未来去向,我可就要告辞了。”
折可求、王彦听了具是吃了一惊。
折可求问道:“时大人这是要到哪里去?”
时迁就把种师道让他去接应李良嗣和寻访翟星、翟进兄弟的事情跟折可求、王彦讲了。
王彦一听满脸疑惑,道:“这翟氏兄弟什么出身,王爷竟然如此看重。”
折可求道:“王爷受命于天,得《九阴真经》妙义,古今中外无一不知,想必这翟氏弟兄也是帅才,所以还让时迁大人探访。”
时迁久在锦衣卫知道的事情很多,对于《九阴真经》的早就将信将疑了。如果真的有这本神书的存在,那么前有方杰叛变,后又河东苦战又做何解释。可是如果没《九阴真经》那这些年华夏军的神兵利器,还有那些巧夺天工的商品又是怎么出来的呢。久而久之时迁在内的锦衣卫高层都觉得有一个神秘的“站暗处”在为种师道收集各种隐藏很深的消息和各地的能工巧匠。只是个“站暗处”极为隐秘,而且人数少,很多时候需要他们锦衣卫协助办事而已。
时迁道:“我也不知道这翟氏兄弟是做什么的,只是王爷要探访总归是没有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