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二 封秦王西北建制 荐张甲张择端举才(2/2)
为了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作为丞相的张叔夜一天到晚忙的不可开交。不过现在他也轻松了一些,王彦和宗泽将在伏牛山的李良嗣换回来了。李良嗣虽然说是海商出身,可是毕竟当过龙图阁大学士,而且是一名不错的外交家,虽然海上之盟某种意义是大宋灭亡的导火索,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大宋灭亡在于昏君佞臣当道,国家富而不强。
李良嗣回到延安府后,种师道封他为礼部尚书,直接管理各种礼仪之事。这次华夏国的第二次科举考试,就全权交给了李良嗣负责。种师道本想将考试放在京兆府,但是京兆府毕竟不是他统治地区的地里中心,而且宋朝廷封他为秦王,他并不想用这个称号,所以还是以华夏国的名义举办科举考试,因此考场还是设在了中兴府。此时的李良嗣已经和大儒李侗赶往了中兴府准备考试的事宜了。
种师道将自己这些日子的安排跟张择端一讲,张择端惊讶不已,他没想到宋朝廷如此的昏聩,华夏国如此的蒸蒸日上。现在他也相信未来中原一定属于华夏国了。
种师道说道:“如今华夏国什么都不缺,就缺粮食和人才,粮食可以慢慢来,难民灾难也有白薯能填饱肚子,到了今年秋后就会缓解。但是人才缺少,现在华夏国地域广大,到处缺少官员管理。张大人与其做一个闲散的翰林,不如到我这里大展宏图。”
张择端如今真的有些动心了,他心中反复思忖但是最终还是无法下定决心,他看到了华夏国的欣欣向荣,也看到了大宋国的暮气沉沉,但是大宋国毕竟是正统,这华夏国真的能代表华夏吗?
张择端此刻给种师道跪下来了,种师道见状大喜,以为张择端也要投靠自己呢,毕竟如今他是太缺少文官了。
没想到张择端道:“秦王殿下,臣虽然有心报效,但怎奈祠堂祖坟都在中原,若久滞不回,恐怕朝廷惩戒族人。如王爷提举神兵,饮马汴河,臣愿意箪壶提浆以迎天军。”
种师道听了心中大为失望,他招募张择端数次,这一次是张择端最接近报效的表态。张择端的意思就是如果您能打到汴梁我就报效,否则我只是愿做你的“外围”。
种师道暗中叹气:看来收服人心还是太难。不过张择端的表态总比前几天吴麟发来的消息提到的童贯的表态强,童贯是宁可去死也不做贰臣。看收服天下人心是重中之重,这科举制度要坚持的搞下去,这《中华文明集注》作为启蒙教材还要大力推广。
张择端见种师道不说话,以为种师道生气了,他轻声道:“秦王殿下,臣(其实他称下官就可以了)也是不得已啊。”
种师道笑道:“张大人起来,咱们就说话算数。不过你要是回到中原,也可为我们推举英才道华夏为官。”
张择端道:“王爷放心,下官晓得。”突然他想起了一件事,道:“若要推荐,现在到有一人,推荐给王爷。”
种师道来了兴趣,道:“此为何人?”
张择端道:“我的同年进士,名唤张甲。原本是亳州知县,金人南下他无奈弃城南下,现在江南闲居。前几日我接到他的书信,希望让我在朝堂内谋划一番,能够官复原职。此人虽然怕死,但是行事干练,亳州治理的也是不错。”
种师道对于这种弃城逃走的官员十分鄙视,但是如果这个张甲能来,也是千斤买马骨,若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西北也是好事。至于官员的道德品质,种师道准备建立监查御史制度,就是要用制度保证官员的正直,只是这监察御史的人选还没定下来。
种师道对张择端道:“好吧,你就让他来延安府吧,我定然量才使用。”
张择端大喜,道:“王爷放心,我这就给张甲写信。”
张择端又在延安府盘桓了几日,离开了延安府。种师道本想休息几日,没想到王定六发过来的消息让种师道又一次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