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路遥方能识马力(2/2)
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吃上皇粮了。
堵胤锡继续豪迈笑道:“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堵某来之前便向朝廷请示过了,便是名字都取好了,就叫作‘忠贞营’!”
坐在上首的高氏也欣喜非常,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眼下也顾不上自己的端庄形象,连忙吩咐起李赤心去取酒肉来,好好款待这位大恩人。
时下众人忙活开来,端出桌椅,就在大厅上设宴款待起堵胤锡。
而在设宴的时候,更有甚者,又拿出了绿林的脾气,让大家在宴会上盟誓杀贼,做不到的,便千刀万剐而死。
各路豪杰大帅自然轰然许诺,纷纷歃血为盟,又提着笔在盟誓书上歪七倒八写下自己名字。
眼见大众都将名字写下了,更名成了高必正的高一功也拿着这份盟誓快步走到堵胤锡身前:“堵公可要盟誓吗?”
堵胤锡看到众人豪迈,一时热血澎湃:“如何不来盟誓?取笔墨来!”
众人欣喜万分,李赤心连忙将笔墨抱了过来,说了一声:“请!”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全部汇聚在堵胤锡身上。而躲在人群中的杨国柱更是焦急,几乎都把别写的手势打出来了。
堵胤锡正待下笔,瞥见杨国柱的动作,突然心思百转。
也就眨眼功夫,堵胤锡突然动起了怒,扫视众人:“你们是不是在疑本抚台在欺骗你们?本抚台亲自到了这里,还有什么可不信的?大不了我把我这方印信留在这便是了!”
言罢就将腰间一小方印信取了下来,蘸了点墨汁,便重重往桌上砸去。
李赤心慌忙将这方印拿起奉给堵胤锡,堵胤锡只是哼了一声,又将方印系了回去。
刻着湖广巡抚的方印恰好盖在了李赤心三个大字上,众人虽然不知道这位巡抚老爷为何情绪变动如此厉害,但是既然都盖了印,那也算参与了盟誓,自然没有多少问题吧。
高氏看到气氛变化,替着堵胤锡解围:“赤心,你愿为无赖贼,抑愿为大将邪?”
李赤心连忙答道:“愿为大将。”
高氏继续说道:“既为大将,当以身许国,受主将节制,有死无二。”
随后拿手指着堵胤锡,高氏继续说道:“堵公乃天人,你不可负堵公也。”
李赤心下拜说道:“谨遵太后懿旨。”
堵胤锡气来得快去得快,连连点头之余就听到了‘太后’两个字。
太后?
堵胤锡惊恐看着坐在左首的高氏,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话。
堵胤锡缓了一会,才说道:“本朝只有一个太后,如何称诰命夫人为太后?”
随后高必正就解释了起来:“先帝殒难,如今太后尚在,我们都暂时尊奉太后的号令。”
先帝?太后?
堵胤锡一时间晕头转向,但是到底没敢多说话。
酒席明明才刚开不久,随着这三言两语,气氛倒是怪异了起来。
不过不妨碍大帅们欢呼雀跃,一位大帅拱手向堵胤锡请示:“敢问堵巡抚,眼下有两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不知道可以帮忙解决吗?”
堵胤锡又恢复豪迈模样:“你且说来。”
大帅掰起手指头:“汉中、兴安地窄人多,我们驻扎都不够位置,请问堵巡抚何时可以安排汛地?再者,我们的老营需要放置到安稳地方,这样才能安心打仗。”
堵胤锡却说着:“君子为仁义而不言利,为救尔等,堵某是在朝廷中说尽了好话,才堪堪领来任命。至于驻地的事情,堵某不敢替朝廷胡乱做主,老营一事堵某也来不及置喙,且等待堵某回朝通禀,方才安稳。眼下你们就先驻扎在汉中便可,粮草堵某也会供应。等到收复了失地,自然就有地盘可以安顿了。”
这话说得不明不白的,但是偏偏客套十足,高氏直接点头称是了,一众人便不敢再问。
到底也算是诏了安,众人又想款待着堵胤锡留下过夜,却被堵胤锡义正言辞拒绝:“为国事操劳,为尔事奔波,君子义之所在。今夜便不留宿了,我这便赶回朝廷去赴命。”
送到门前,李赤心到底是没忍住,又问道:“堵巡抚,朝廷前番说的御营前军左部,是什么时候派过来?”
堵胤锡上马,回头:“就是你们营。”
“谁的营?”众人不明就里。
堵胤锡大喊:“就是你们忠贞营!”
堵胤锡说完,便策马奔驰去了。
众人看着堵胤锡身影离去,心下各自感慨的时候,从人群中窜出一个声音:“我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
众人回头望去,正是刘希尧,他一手举着诏书,一手拿着一封书信,对着众人说道:“你们看这个字迹,怎么和去年写给我的字迹这般相似?”
众人便都凑过去看,有人一拍大腿直接说道:“我知道了,那便是大明皇上的手笔了!”
刘希尧继续说道:“大明的皇上,能有这么开明吗?我怎么总感觉不信呢?”
众人一下不吱声了,刘希尧继续说着:“还有一个问题啊,这堵抚台说的贼,到底是谁啊,诸位有没有想过?”
众人恼怒起来:“你刘希尧是什么意思?先帝和鞑子有不共戴天之仇,除了鞑子还能有谁?莫非你又想着自立山头了?!”
刘希尧将手一摆,身子直接往旁边大树上一靠:“我如何是这般意思?我总感觉这堵巡抚言下之意,似乎这个贼,更像是八大王一些。”
一时间众人都无语了起来,虽然说八大王在十一月确实撕破了脸,但是这个展开...
刘希尧不忘继续说道:“而且我听说大明和鞑子早就议了和,这贼怎么看,都不像是鞑子啊。若是真让我们去打八大王的话,你们说,像不像是评书里宋江征讨方腊的事情啊?”
几乎在座的所有人都听过水浒传的评书,一时之间,宋江征讨方腊故事,就历历在目了。
---分割线---
臣闻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胤锡素以君子自诩,观其行事,又弗如今之君子远甚。——文秉
感谢书友20190705152458395、假发投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