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片伤心画不成(1/2)
十月初七,巡寺三月的高弘图一行总算是带着‘补缴’上来的香火银回到了南京城。
回到南京,高弘图户部尚书的差遣便又回来了,因此早在南京城门处,就有不少户部的官员在等候了,甚至就连王铎和马士英也在候着。
随着给高弘图接风,一众官员鸣起了礼炮,甚至还有乐团班子在随后,包括户部侍郎在内,无数官员给着高弘图行礼,一声声“高阁老披荆斩棘”“高阁老劳苦功高”等等话语就捧了上来。
高弘图倒是对这些话语不甚关心,在他的心中,有更值得关心的事情,连忙追着王马二人问:“我听闻朝廷议和之事已经下了定论?到底割让了哪些郡县,岁赏又是如何?”
马士英换上一副严肃面庞:“正是要和胶东兄商量这件大事,皇上已经在宫内等候许久了。”
高弘图都没有听完,直接左手提携起马士英的手,右手牵着王铎的手,也没有用轿,就一路急匆匆快走往宫门去了。
朱松也站在宫门城楼上远眺,看到众人都过来了,也没有回到奉先殿去,就在文渊阁内和几位阁老聊了起来。
顾不得喘气须臾,高弘图连连用眼神催促着要看和议的内容,等到终于看到自己的老家胶州仍属大明的时候,先前走了许久路的脚先软了半分,而一直提着的心也慢慢放松下来。
旋即高弘图又自顾自摇头,然后将眼光扫视在众人身上:“怎么割让了如此多的州府?朝廷是如何想的?”
说完这话,高弘图又哑然了,眼下的局面割让成这样无可厚非,总算是在山东处有点桥头堡,其实这个结果,就连高弘图都是能接受的。
眼下后金得燕京于逆闯之手,大非昔日之比,唐、宋的故事也没法借鉴,何况兵锋甚强,自己在宁国府的时候就听闻李闯败亡在即了。
而做出这样反应,其实主要是因为看到胶州还在,就不由自主脱口而出了。
高弘图只好把目光再次扫向众人,希冀能为自己解围。
包括朱松在内,都看出来高弘图只是因为梓桑犹在,所以说的唐突一语,也就替高弘图说话道:“眼下局面已经可以了,若非钱谦益力争,恐怕还拿不到许多州府呢。”
高弘图连忙点头:“所言甚是,是臣失言了。具体条款是怎么样的?”
马士英笑着说道:“两家暂时约定盟好,以山东半州为界,共同出兵攻灭李闯...”
高弘图急忙打断:“我想说的是,岁赏怎样?”
岁赏,是大明特色词汇,只是名词上有别于宋朝的纳贡,实际上区别也并非特别大。
马士英一本正经应答:“虽说吴三桂当日必有成说,但朝廷无从知之,何况后金助我剿寇有功,复应劳军。也有赖钱牧翁在北京引经据典,天灾人祸,需与民休息,暂定三年内都是十万两纹银,等到三年之后,再行计较,届时还要议一议马价银的事情。”
高弘图摇头:“如何等得了三年?我在宁国府时就听闻有传言:李自成败亡在即,闯贼亡后,和议必然破灭。”
眼看大家都有了共识,朱松于是说道:“朕也是这般顾虑,所以和几位阁老商量,等到明年的时候就把岁赏断了。”
高弘图连忙摆手:“不可,不可。”
三人审视的目光下,高弘图突然感觉脸色发烫,连忙辩解:“臣不是为了梓桑而言,便是背盟,也得是后金先背盟约,我们不可失了大义。而且眼下局势...”
言到此处,脑袋倒是发蒙,看着两位阁老惊讶的表情,高弘图又叹了一口气。
朱松催促道:“眼下局势如何?”
高弘图吸了一口气,冷静说道:“皇上,臣以巡寺为由,遍访江南七府,其中军民情况,触目惊心。各处所留用兵马,以及民壮团操,以臣观之,恐极难作战。”
朱松总结道:“按高阁老你的意思,莫非要是开战的话,江南之地甚至只能依靠朕的御营?”
高弘图数着手指:“倒没有那么夸张,镇江的郑总兵有五千人,苏州的吴总兵有三千人,吴淞的黄总兵有二千人。”
比划了个三,便不数下去了。
立冬的节气颇寒,也不知道是不是文渊阁的地龙一时没了效用,只看得高弘图就只竖着三根指头,第四根似乎被寒气阻挠,怎么都竖不起来。
朱松恍然,连忙吩咐着小太监们去奉茶。
将手指头收拢后,高弘图又说道:“还有军饷月例一事,也有难处。”
朱松疑惑:“如何有难处,不是裁撤了兵马,应该是能够发放的吗?”
高弘图叹气:“除了本地的兵马外,还有民壮,而各地民壮民兵编银不一,或民壮十二两一名,低者有一名七两二钱,为求财物,每点花名之时,人倒是齐全;而逢臣遍寻州府的时候,却未曾有一处点名完整的...不完整都算是谬赞了,能到的有半数便是不错了...第一大害,便在此处了。”
小太监把茶水奉上,朱松接过茶水听完也无奈了:“莫非这民壮团操都是藉口不成?先帝朝时是怎么处置的?”
高弘图说道:“先帝时,杨嗣昌有言‘如各处藉口团操,不可烦减,则请以其团操之官与其团操之兵,及其团操之饷,一齐调发辽东应援’...”
朱松连忙把茶水放到一边,摆起了手:“不可不可。”
朱松站起身又转了两圈,最后下定主意说道:“让江南所有州府各地的团操报个确切数字上来,再定如何处理:或进屯浦口,或就食于御营。”
说完,朱松立马跟上一句告诫:“内阁要写的婉转一点,如果之前各地州府或以团操为藉口贪墨金银的话,这次就罢了。务必得把经过操练的民壮人数报上来,不要想着拿老农奴仆来糊弄朕,到时候朕会选派御营将官去好好沙汰的。”
几位阁老听完都点头称是,尤其是王铎,本来还想着稍作提示,却不料皇上已经洞悉到了,只好默默喝起了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