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骷髅王误入白虎堂(1/2)

蔡府,吕布鬼鬼祟祟的从藏书楼里跑了出来。

在将怀中那几卷《左传》交给身边护卫,并亲眼看着他跑出去后,吕布这才长出了口气。

“奉先,蔡公不是许你随意拿取藏书楼里的藏书了吗,为何还要小心翼翼?还有,为何不一次都给云长送去?”

赵甲不知何时出现在吕布身后,对吕布分批给关羽送书的事情有些不解。

以竹简抄录的《左传》虽多,可若是用车去送,慢是慢了些,却也是远胜过如今几卷几卷送的。

吕布拢了拢袖子,先是答了赵甲第一问,笑道:“蔡公确是许我随意拿取楼中藏书。所以如此,不过是闲来无事,寻些乐趣。”

“至于第二问。”吕布转过身来,拍了拍赵甲的肩膀,“阿甲啊,你也是读书人,须知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如今将书几卷几卷的给云长送去,云长读完之后无书可读,自会反复诵读。书读百遍,才其义自见!”

赵甲愣在原地,竟然觉的吕布说的十分有理。

尤其是当中那句“书非借不能读也”,简直说尽了读书人的心事。

仔细想来,当中似乎还存着几分人性至理。

吕布见他发愣,也不打扰,而是想起自己的心事。

他之所以给关羽分批送书,自然不是方才和赵甲说的那个理由。他这个主意,其实是来自后世的饥饿营销。

人对太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会很珍惜。

想要令人印象深刻,那便要增加这件东西的获取难度。

或者说,增加这件东西的隐形价值。

若是他将整本《左传》一次都给关羽送去,关羽会感动吗?会感动,但这种感动很快就会过去。

而将书分批给关羽送去,关羽在看完送去的那几卷之后,自然会期待后面的几卷。

之后吕布每送一次,关羽就会感动一次。甚至说不得关羽还会自动脑补,吕布要得到这些书如何不易!

虽然麻烦了些,可关羽值得。

要令关羽这种人欠下人情不是易事,可越是艰难,所得的价值也就越高。

正在吕布为自己的小计策得意之际,他忽然想起今日蔡邕似是不曾去往太学。

蔡邕虽在仕途上不得志,可在文坛上却很得意。

即便洛阳城中冠盖如云,名士如雨,可见了他蔡伯喈,谁敢不高看几分?

在太学之中,蔡邕更有狂热粉无数。

灵帝于治国一事上虽是毁誉参半,可其文才的确出众。

当初之所以创立鸿都文学,除了另开仕途之路外,他也确实雅好文艺。

故而他对蔡邕其实也算是十分看重,这次蔡邕重入洛阳后,特令其重新参与修撰“熹平石刻”。

所谓“熹平石刻”,乃是熹平四年,蔡邕等人上书,希望能议定六经。于是灵帝令他们校订文书,刻于碑上。

简而言之,就是定下官方教材。

能参与此事,于士人而言,可说是极大的荣耀。

声望高重如卢植,也曾几次想要辞去官职,参与到修经之中。

所以吕布在洛阳的这些日子,蔡邕多不在府中。

此时赵甲已收回心思,笑道:“今日蔡公的确不曾外出,反倒是府中来了两位名士。”

说起两位名士之时,赵甲满脸崇慕。

吕布也来了些兴致,赵甲不是寻常腐儒,那些没真本事的所谓“名士”,可入不得他眼。

于是他问道:“不知来的是哪两位名士?”

赵甲笑道:“这两位不只是闻名天下的名士,还是洛阳城中的大人物。乃是尚书卢公以及前太尉刘公。”

听闻是这两人,吕布微微一愣。

赵甲口中的卢公,自然便是尚书卢植。而前太尉刘公,则是汉室宗亲,刘宽。

若是他们二人,倒确实担的起大人物三字。

卢植自不必多说,文武兼资的全才。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在汉末都是排的上的人物。

至于刘宽,吕布对其人有些印象,知其两任太尉,深得灵帝器重,可其具体事迹,却是记不清了。

好在身旁的赵甲随着魏续等人在洛阳混了多日,已将城中名士的事迹搜罗的七七八八。

吕布笑问道:“阿甲,不知刘公有何逸事吗?”

赵甲闻言瞥了他一眼,大抵在其看来,吕布实在不学无术了些。

“这第一件事,便是有次刘公乘牛车出行,遇一丢牛之人正在寻牛。其人误认为刘公之牛是他丢的那头,于是拦路索牛。刘公不曾辩解,步行归家。后来那人寻到了失牛,自寻刘公谢罪,刘公不怪其人,其恢弘雅量若此!”

吕布摸了摸鼻子,若是他不曾记错,他记得当年刘虞也曾有丢牛之人寻牛一事。

为何士人证明恢弘雅量的方式如此相似?看来他也是时候去找头牛了。

try{ggauto();} catch(ex){}

赵甲见吕布面色古怪,又说道:“还有一事,可证刘公雅量。一日,其妻欲试夫雅量,于是故意令家中奴婢,将肉羹泼洒在刘公的朝服之上。此时刘公已穿戴整齐,正欲上朝,遇此事,依旧神色不变,反倒是先关心那奴婢的手可有烫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