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大火收汁,定立新规(1/2)

诸事怎么可能都无异议?

皇帝搬出这句话来,那是在说他最近为什么这么“犹豫不决”吗?

难道是要让异议闭嘴?

申时行觉得自己捕捉到了皇帝的用意,出班说道:“陛下,朝臣尽自科举数试而取用、居职经数考而跻身朝堂,才干自是出类拔萃。然过去历任官职不同,诸省民情也不同,阅历既异于国事自然各有见解。所以设科道、分诸衙、简任阁臣,事有体例,拾遗补漏,趋利避害矣。”

“臣等惭愧,忝居台阁,诸事不敢言思虑尽得周全,终归也是大略得宜之方略。拟呈陛下圣断,若得允行,此后果然堪用,是臣等职分所在;酿出祸患,则是臣等昏聩无能。连日来众议纷纷,臣等已是羞惭不已。陛下若求尽善尽美,必无错漏,则臣等哪还敢任事?”

王锡爵也开口了:“陛下秉持兼听则明要旨,广开言路,固国朝幸事!然臣斗胆谏言,陛下听得众议纷纷,既于国事无益,更非信重阁臣之举!今大计阁臣共题,六部诸衙齐参议之,陛下若仍忧虑,那臣等就真是尸位素餐了。”

沈一贯同样大胆了许多:“陛下重朝会,惟愿众臣尽抒己见,望日因臣请病便忧心朝议方略或有疏漏。臣既欢喜感佩,亦复惶恐难安。若诸事只能尽决于朝堂,则何必分设诸衙?何必还具本奏事、发阁臣票拟、请圣裁批朱?”

群臣听得心里怦怦乱跳:莫非皇帝是真想把内阁改一改,还权于诸部?

三个阁臣一起出言劝谏,那当然是要维护内阁这个权威整体。

他们一时不好开口,毕竟若是这等大变动,以后又以什么方式使朝政运行?

都在朝会上吵,那是不可能的,也没留下多少处置施行的空间,效率还太低。

皇帝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卿等言之有理,只是……朕此前或是过于忧虑了,然卿等所拟方略,朕咨于朝会,却又实在众议纷纷。朕也以为所拟方略应当是大略得宜的,朝臣何以仍多有非议,不明轻重缓急?”

其他人心里陡然一凉:搞半天,是假装要动内阁,然后反而压着我们闭嘴?

啥叫不明轻重缓急,是不是又是蠢?

强调一次就够了,还折腾大家半个月只为了大家少反对。

并且先因为重臣不肯任事而闹了一出暂罢朝会,像是不满重臣。

真是君心难测啊。

王德完不乐意了:“百官因事拟呈方略,科道纠劾拾漏补缺,裁断尽在圣心!陛下若要朝堂无有非议,那才是阻塞言路!”

“王给事所言亦有道理!”朱常洛竟点了点头,“只是卿等尽抒己见,或于朝会当廷奏议,或以奏疏具本谏言。堆到朕面前时,则是听此言有理,观彼言亦有理。众说纷纭,朕难免左右为难。”

“陛下骤临国事之繁,盼诸事谋划得宜,臣实在欣喜陛下之宽仁贤明。然诸事已有群臣辅佐赞画,施行则皆决于上。陛下之勤勉,臣等皆知。然陛下岂缺谋臣?臣民则盼善断之君!若其后果有不妥,也无损陛下英断之名。君臣闻过则改,日渐日新而已。”

沈一贯说了这番话,殷切地看着皇帝。

我换个路数好吧?

我有过就改,您收了神通吧,都知道您是有主见的,哪里会左右为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