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甘薯(求追读)(2/2)

容易种植、产量多的庄稼,还有农户不敢种的?莫非官府还会不肯么?

“因为赌不起啊。”老汉解释道。

大多数农夫一辈子没走出过乡县,他的人生经验传承至他的父母,而父母也是农民,父母的父母也是农民,世世代代认知的传承,基本靠口耳相传。

因此,老话里“吃盐多过你吃米”意思中所谓经验丰富,并不是他们的人生社会阅历有多么多。

而只是在相对信息封闭的地域里,老年人年纪大,相比起年轻人,经历的东西多而已。

好听点叫传统,其实也就是守旧。

守旧不是他们的不对,而是他们没机会接触过新的东西。

人对新事物会带有好奇心,都想尝试一下。

但是如果这个好奇心需要付出成本,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对农家而言,地里的每一分田,都是非常宝贵的,宝贵到农夫侍弄田里的庄稼,都比侍弄自家婆姨还勤快。

因此没有多余的土地、多余的精力去尝试种植其他庄稼。

平时那几分地,也都只是混个半饱。

要是农户们冒险,去种植传统经验外的农作物,那到时要怎么种植?

届时收成不好咋办?

官家不收咋办?

谁来承担起失败的风险?

一次绝收,对经济十分脆弱的小农小户而言,就是破门绝户了。

还不如老老实实不折腾,只种熟悉的作物。

做生不如做熟。

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赌不起,搏不起。

而地主老爷家呢?

他们家的地够多吧,博得起吧。

是的,他们有种植,但也不需要大规模种植甘薯这类庄稼,只是种植一部分用于喂养牲畜罢了。

并且,甘薯并不易于储存,不易运输,稍微破皮,放上几天就会坏掉。

加上又不好卖成钱,堆放起来,自然地主们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去种植甘薯。

更何况,如若这东西是好东西,为何官府不宣传推广呢?

……

从丁老汉的口中,得知了甘薯这类作物没有大量耕作的缘由。

这些缘由,对个人而言或许是个大问题。

但对有组织能力的政权而言,不过尔尔。

只要有口吃的,就能撑下去。

能撑下去,就能继续跟满清干下去。

吴世璠很高兴,他打算回去之后,就去跟留守云南的姑父商量这些事情,相信姑父一定会支持他的。

一老一少在田里闲聊,而老汉的眼神总飘向寨子,有些心不在焉,有一句没一句的答着。

没过多久,一个少年山民从寨子里飞奔而来,他边跑边跳,满脸洋溢着兴奋和喜悦,嘴角甚至裂到了耳边。

丁老汉满眼期待着少年的报信。

但身为长辈,自持身份,却仍是强摁着内心的激动,期望奔跑而来的少年,能带来让自己欣慰的好消息。

少年人还未到,满山遍野就响起他高嘹的声音:

“爷爷,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