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扬琴、编钟和锣(1/2)
休息一天后,节目组的第五期拍摄又要开始了。
到目前为止,所有民族乐器,周孝愚尚未展示的只有扬琴和锣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还有一种乐器周孝愚未展示,也不打算展示。
那就是编钟。
编钟是华夏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有一句话来形容编钟——编钟一响,全场肃静。
在古代主要用于宴会、祭祀和庆典,已经被当成了一种国之礼器,象征意义更大。
但是编钟的体积太大了,现实中别说学习,你见都见不到,只能去博物馆。
周孝愚对编钟的学习也是在系统空间中完成的,目前的水准只是保持在【入门】级别。
掌握度30%。
1978年,鄂省随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
整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无比。
演奏时乐队由几个人组成,用6只丁字形木锤敲高、中音,用两根长形棒撞低音。
经声学专家研究,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
这套编钟的定音频率为256.4赫,与如今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几乎完全相等。
这里划重点,要考。
【华夏鄂省出土的这套制作于公元前433年周朝的编钟,可以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
什么是历史文化?
这就是。
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华夏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
曾侯乙编钟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你以为曾侯乙编钟是华夏出土最早的编钟?
不是。
稍后在鄂省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中,又发现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编钟,再一次改变对钟的起源认识。
接下来就是锣了。
锣和鼓几乎不分家,是戏剧节奏的支柱,也是汉族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主要用于情绪和气氛的渲染与烘托。
在戏剧中,有这么一句行话——锣鼓一响,好戏开场。
或者干脆叫‘好戏开锣’。
这是提醒观众,接下来要专注于看戏了。
类似于‘引导和结束唱腔’的作用。
另外,戏曲中还有一些独白和朗诵的句子。
在一段念白的开始与结束,或大段念白,律句、偶句之间,或从念白过渡到唱腔时,都常用锣鼓穿插,用以承前启后,点明句逗,划分段落。
锣在其中,相当于文字中的句号、逗号和感叹号。
但是,锣在曲子的运用中有一个最大的缺陷,那就是无法独奏。
锣一般和鼓在一起,以合奏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也是周孝愚不打算演绎锣这种民族乐器的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