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风云变幻之际(1/2)
武成二年,宇文邕继位,追叙韦孝宽的功绩,于玉壁置勋州,并任命韦孝宽为勋州刺史。
后来北齐派使者到玉壁,要求两国彼此往来互通贸易。趁此机会,韦孝宽不断在齐国安插卧底,收买齐人。
韦孝宽在两国的边境已经经营十年,建立起了一张情报大网。
齐国朝廷的各种任命,调兵遣将的诏令,往往各个地方都还没有收到消息,韦孝宽却已经了如指掌。
“莫非齐国高人乃是李德林?高隆之所言,果然不虚!”韦孝宽自言自语的说道。
当年李德林在几岁的时候,就能背诵《蜀都赋》,齐国尚书仆射高隆之见到后,遍告朝中之人:“若假其年,必为天下伟器。”
一时邺京人士竞相拜访,日中车马不绝。
韦孝宽得知高俨在邺城政变的消息,想到他此前的想谶杀斛律光的密谋被泄露之事,他一番排查,却毫无头绪。
大周郧国公韦孝宽得到高俨政变消息的速度,比其他地方快太多了。
不仅快,还细。
高俨一党杀了高纬,还有和士开冯子琮等一众大臣,在邺城中大肆抄家,充其府库,而且他还知道韩凤等人带着高绰往北逃了。
韦孝宽认为这时候应该隔岸观火,不应该趁火打劫。
于是他将这些消息传给了正在陕西同州的天官大冢宰,周国真正的统治者宇文护。
并且做出判断,给出了建议:
“下官在边,颇闻齐国之事,今有齐琅琊王高俨作乱,暂得成功。
齐主纬受其害,亲信大臣多死于乱中。又有齐南阳王高绰,苟全性命,拥数臣北去。
窃以为,齐王绰将叛,收齐北境之兵而攻邺,琅琊王俨亦自备于邺,大战且作,邺将复乱。
以卑职愚见,此非攻齐之间隙。
一则王师新退,师老兵疲,不宜遽发,然此将士多怨,必不并力应战,非将胜之师。
二则高绰韩凤等于齐国威名不显,齐人或鲜少应之,邺中高俨亦然,二王之战限于邺郊,不使齐作大乱。
三则齐人主力晋阳之兵,今消息不明,不知其发以助何方,犹顾观望。
倘大冢宰按兵不动,晋阳或出兵以助一方,齐乱更甚。操之过急,晋阳必有警觉,反会自守不出,以俟二王决其胜负,我等徒失其隙矣。
望大冢宰三思。”
晋阳的老对手们,都不是短视之辈,高家家事如果他们随便掺和进去,必将反受其害。
而周国天官大冢宰宇文护,在同州很快收到了这个消息,犹豫再三。
韦孝宽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但是他的亲信侯伏侯龙恩却说:
“孙子云,实则备之,乱而取之。今齐国将有大乱,我等却毫无作为,真是错失良机!”
一番讨论之下,宇文护最终还是走了折中的路子:他让他的儿子蒲州总管宇文会率兵两万进驻汾阴,延州总管王庆进驻乐川。
只要有晋阳出兵到邺城的消息,王庆就去收复汾北之地,同时宇文会随宇文宪一起,再次围攻龙门。
因为宇文护很急,等不了。
他已经年逾花甲,精力早不如从前。
曾有人劝他篡位,但是宇文护迟迟下不了决心,他的政治资本还差得太多了。
他这一生,废杀西魏恭帝拓跋廓,又杀孝闵皇帝宇文觉,再杀明皇帝宇文毓,最后才立了宇文邕。
宇文邕尚识大体,十多年来一直对他礼遇有加,看上去也没有在私下里做什么小动作,最多就是将皇宫的侍卫首领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对于掌控周国大军的宇文护来说,这算不上什么威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