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即日起,中原迈入三分之势,大鱼吃小鱼的厮杀开始了(1/2)
见刘备和吕布瞠目结舌,刘标又话锋一转:“其实,相对去丹阳募兵,我更倾向于先募民,再征兵。”
“若是温侯你不急,可先效仿上回去兖州募民的方式,去丹阳募民。”
吕布不服:“募兵是为了训练精兵,跟募民不冲突。”
刘标叹道:“所以我才会说,温侯你对募兵一无所知。”
吕布感觉牙齿一阵酸。
好想放下道理拿起武器啊!
要不,还是拿麻绳绑了吧!
“孟临,你今日不给本侯讲清楚,别怪本侯召唤魏续。”吕布哼哼。
刘标无视了吕布的威胁,徐徐道:“温侯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吕布的呼吸变得急促。
本侯急?
本侯才不急!
刘标见刘备的目光也看了过来,这才开口:
“募兵虽然能以钱粮诱引精壮勇士,但诱引来的精壮勇士又以游侠、刑徒、贼寇等不事生产的居多。
“习惯了哄抢劫掠的人,受不了严格的军纪。”
“若约束太严,就容易反叛。”
“陶谦留下的丹阳兵是个什么情况,想必不用我多提。”
“征兵,就不同了。”
“征兵,得先聚民。”
“民居无定所,就授其农术、田宅;民仓廪足了,就授其礼节、武艺;民衣食足了,就授其荣辱、信仰。”
“晓农术、有田宅、知礼节、习武艺、懂荣辱、有信仰,便是良家。”
“征募良家子精壮为军,不仅不会有哄抢劫掠的秉性,还能忍耐严格的军纪。”
“即便约束严格,也不容易反叛。”
“这,才是真正的虎兵。”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不能只是一句空话。”
“忠义是相互的。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不正,大义灭亲。”
“养兵,也是如此。”
“若养的兵只知道哄抢劫掠,这在战场上是致命的。带着五六千骑兵的文丑怎么死的?
“是文丑的军士在战场上哄抢曹操故意丢下的钱财辎重,把文丑这个跟颜良齐名的猛将坑死的。”
“温侯也不想今后因为军士哄抢钱财辎重,被曹操当作文丑一样砍了吧?”
刘标这一席话,听得吕布几次欲言又止。
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是令吕布郁气暴增:“本侯怎么会跟文丑一样蠢?”
刘标摊手:“看来又白讲了,温侯你就只记得最后一句吗?”
吕布理直气壮:“前面说得太复杂,听不懂;最后一句,听得懂!”
好!好!好!
我就不该闲得没事给温侯讲道理!
“那我讲简单点。”刘标又问:“温侯认为,徐州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吕布蹙眉沉思。
良久。
吕布开口:“本侯不懂,你直接说。”
这下连刘备都不由扶额。
奉先兄你方才对局势的分析头头是道,怎么现在又不懂了?
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亦或者。
方才对局势的分析,是提前请人分析后死记硬背的?
刘备这个猜测还真没错!
吕布那些话,其实是庞统说的。
或许是因为翁婿的原因,吕布时常懒得去听刘标的“道理”只想听结果。
庞统就不同了。
吕布听庞统的“道理”时又时常能听得进去,庞统给吕布讲“道理”也比刘标更有耐心。
吕布又有心在刘备面前“装”一波,让庞统仔细讲了讲个时辰死记硬背后,这才有了方才的“局势分析”。
刘标倒是早习惯了吕布的反应,不假思索:“徐州最大的优势,是我的年龄!”
吕布愕然:“你的年龄?这也能算最大的优势?”
刘标笑道:“当然算!袁绍,五十了;曹操,四十五了;刘表,五十八了。”
“我,寿春侯刘标,距离满二十都还差几个月。”
“只要我不骄不躁,时间越久,我的优势就越大。”
“人是要服老的,老年人不要总想着打打杀杀,穷兵黩武是十大亡国之首。”
“在徐州的对外战略上,依旧要坚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不动摇。”
“这也是为何我会拒绝当楚王的原因,真不是因为我有传国玉玺。”
吕布沉默。
片刻后。
吕布面色复杂:“本侯,也四十四了。”
刘标不假思索:“正当壮年!”
吕布死死的盯着刘标:“本侯等不了十八年!”
啊哈?
老丈人这生物。
关键的记不住,无关紧要的倒是记得一个比一个清楚!
“其实,用不了十八年。”刘标换了副口吻:“勾践治国八年败夫差,只用了十七年就灭了吴国。”
“温侯比勾践更骁勇,肯定比勾践花的时间少。”
吕布追问:“少是少几年?”
刘标托着下巴想了想:“这得看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什么时候死了。”
“其实吧,少几年不重要。”
“重要的是:只要我们比他们活得更久,就足够了!”
“治国养兵,最忌的就是心浮气躁。”
“稳住不浪,才是核心!”
吕布气闷:“若不能尽快练出精兵,如何能应对未来变局?”
刘标笑道:“温侯你别气,没说不练。”
“我的意思,练精兵只能从良家中挑选,不能从游侠、刑徒、贼寇中挑选。”
“耗费大量钱粮和精力练的虎兵,悍勇在其次,必须得晓农术、有田宅、知礼节、习武艺、懂荣辱、有信仰。”
“不晓农术、没有田宅、不知礼节、不习武艺、不懂荣辱的兵,是不会真正有信仰的。”
“没有信仰的兵,不堪一击。”
刘标要的兵,不能是习惯于哄抢劫掠的兵。
倘若兵如匪,那养的兵也是养了一群祸害。
这是刘标不能接受的。
别的兵是什么规矩,刘标管不着,又不是刘标去耗费钱粮精力。
可若耗费刘标的钱粮精力培养出来的兵是祸害,刘标宁可不培养。
见吕布郁郁。
刘标知道吕布短时间内不太能接受这个想法。
毕竟这个时代的兵,几乎就没有不哄抢不劫掠的。
即便是徐州的兵也做不到完全不哄抢不劫掠。
晓农术、有田宅?
知礼节、习武艺?
懂荣辱、有信仰?
这不是一年两年能练出来的!
吕布年龄大了,心中难免着急。
刘标不这么想。
年龄是刘标最大的优势。
闷声发大财,坚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针不动摇。
静观天下之变。
有机会就去抢好处,没好处就在徐州待着。
刘备见气氛有些沉闷,转移了话题:“孟临,你准备如何回绝天子的封赏?”
“若没有合适的理由,拒绝封赏就是抗旨不尊,这会让曹操又寻到机会。”
刘标不假思索:“回绝的理由不难。曹操功高盖我,都尚未被封公,我若封王,岂不是令曹操寒心?”
刘备惊讶。
这是回绝的理由?
这是将曹操架在火上烤!
有汉以来,真正意义上外姓封公的就一个:安汉公王莽!
曹操若被封公,天下士人会不会猜想:难道那曹操,竟要效仿王莽,行篡逆之举?
果然。
封王这种诡计在孟临面前,是没什么用的。
知道刘标的心思后,刘备也没在彭城待太久。
戚县的老弱病残伤需要刘备去安抚,后续闻讯而来的官渡溃兵和役夫也需要安抚。
如刘标说的一样:他们只是老弱病残伤,又不是死人,给他们十八年,又能生出好汉贤妇来。
在这一点上,刘备是认同刘标的。
去官渡服役本身就已经很凄苦了,若还要被放弃,那这世道也太黑暗了些。
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刘备也想好好的安抚这些受苦的百姓。
将辞让封赏的文书交给黄门侍郎让其带回许都后,刘标再次将精力投入到了新一年的春耕中。
没有粮,就种田。
没有田,就开荒。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