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我刘标一生行事,靠的就是真诚,真诚,还是真诚(2/2)

吕布更喜:“贤侄也认为,本侯此计可行?贤侄有何请求只管道来!”

刘标敛容:“请温侯在去许县前,提前定副棺材,再留下衣冠。小侄今后也好给温侯立个衣冠冢。”

吕布笑容一滞:“贤侄这是认为,本侯去了许县会死无葬身之地?尸骨无存?”

“曹操年初方败,陈王又认你为侄。走陈国借道奇袭许县,必能成此大功!”

刘标转身即走:“温侯一路走好。小侄这就回去让玲绮改个姓,免受波及。”

try{ggauto();} catch(ex){}

“温侯跟张扬是好兄弟,今后就让玲绮姓张。”

吕布脸更黑了:“贤侄,你是多瞧不起本侯?本侯在兖州只是惜败于曹操。”

“当时兖州蝗灾,陈留受灾最是严重;本侯军中无粮,这才被曹操寻到机会。”

“如今不一样了!”

“本侯有八万石谷!”

刘标止步反问:“温侯你有勤王的诏书吗?非诏勤王,即为叛逆。”

吕布忤着脖子:“曹操入洛阳,也是非诏勤王。”

刘标冷笑:“谁说没有?张扬和韩暹居功自傲扰乱朝堂,令董承等东归之臣人人自危,天子这才令董承密诏曹操入洛阳。”

“虽说曹操也专权,但天子对曹操尚有信任之心,董承又当了卫将军,东归之臣也有十三人受封列侯。”

“目前的天子及其旧臣,跟曹操可没太大的冲突。”

“温侯引兵去许县,名为勤王,实则跟谋逆又有什么区别?”

“有闲心思去想勤王时,温侯应该好好想想,让谁来当这沛相,沛国二十一县的县令、县丞、县尉、县吏,又该如何任免。”

被刘标这一怼,吕布气势一滞。

董承密诏曹操入洛阳的事,吕布还真不知道。

吕布眼中,曹操就是去当黄雀的。

带兵入洛阳,将杨奉韩暹张扬等人驱逐,又杀议郎侯祈、尚书冯硕、侍中台崇,靠的只是兵威。

“贤侄也没告诉过本侯,曹操带兵入洛阳有密诏啊。”吕布悻悻的放弃了去许县的想法。

若去许县勤王变成谋逆,那就等于将刀送到曹操脖子上请曹操赐死。

“贤侄以为,这沛相应该谁来当?”吕布又问。

彭城相都是向刘备借的袁涣,这沛相吕布真不知道让谁来当了。

总不能又将沛国还给陈珪吧?

想到那糟老头子的大德之论,吕布就是一阵鸡皮疙瘩。

刘标叹气。

就知道会这样。

吕布对打打杀杀挺擅长,就是管打不管治、管杀不管埋。

刘标正色:“小侄举荐袁术所置沛相舒仲应,暂代沛相。”

“舒仲应?”吕布吓了一跳,将手伸向刘标的额头:“贤侄你这是昏头了?舒仲应是袁氏门生故吏,你让舒仲应当沛相,那本侯这一仗岂不是白打了?”

刘标推开吕布的手:“舒仲应虽然是袁氏门生故吏,但这只是出身和立场决定的。”

“论才,舒仲应有太守、国相之才;论名,舒仲应久负盛名,在士人中有不小名望;论德,舒仲应有抚民之心。”

“若以舒仲应为沛相,就不用再去任免沛国二十一县的长吏官役。”

“沛国流民饥民颇多,若无诸县长吏官役协助抚民赈济,根本不可能做到!”

吕布连连摇头:“不行!这太冒险了!本侯好不容易才击败张勋夺下整个沛国,又岂能再将沛国还给袁术的门生故吏?”

刘标摊手:“温侯不愿冒险,那温侯可有适合出任沛相及诸县长吏的士子?”

“温侯又能否能相信这些士子就一定会对温侯效忠?”

“新任沛相的名望又能否号令诸县长吏官役抚民效命?”

吕布语噎。

刘标凝声:“杨奉和韩暹是袁术钦点的先锋,二贼不仅背叛袁术擒了舒仲应,韩暹更是将舒仲应的妻女糟蹋杀害。”

“小侄听闻温侯一箭射杀了韩暹,这是替舒仲应报了家仇。”

“德才名恩都有了,不用舒仲应,谁又比舒仲应更适合管这沛国?”

“欲成大业者,用人当不拘一格。”

“舒仲应是袁氏门生又如何?只要用得恰当,哪怕袁术的女婿都可用!”

吕布惊愕的看向刘标。

耳边回荡那句“欲成大业者,用人当不拘一格。”,眼前的刘标竟隐隐让吕布有了几丝追随之意。

很快。

吕布又将这几丝追随之意自脑海中摒除。

呸呸呸!

哪有当岳丈的会追随女婿的道理!

良久。

吕布将惊愕的心绪平息,仔细权衡了刘标的提议。

“本侯曾让贤侄劝降韩胤和桥蕤,然而韩胤和桥蕤都回了寿春,贤侄可有把握劝降舒仲应?”

吕布最终选择了考虑刘标的提议。

刘标嘴角一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温侯可要跟小侄同往?”

“自然同去!”吕布也想看看刘标如何劝降舒仲应。

舒仲应被刘宠劫了后,也被刘宠带来了谯县,如今正关在谯县的地牢。

地牢潮湿。

鼠虫攀爬。

舒仲应靠在地牢的石壁上,披头散发,眼神涣散。

哀莫大于心死。

只因一时疏忽,不仅身陷囹吾还令妻女受辱而亡。

最心痛的是:仇人竟是己方人!

若有重来的机会,舒仲应一定会将杨奉韩暹拒之城外!

“吱呀”一声。

牢门打开。

舒仲应似乎没听见有人入内,眼神依旧涣散。

“舒邵舒仲应,兖州陈留郡人。昔日亲友为人所杀,舒仲应为亲友报仇杀人。后被人告发,舒仲应遂与其兄争死。太守怜兄弟两人刚烈重义,遂皆免死。”

淡淡的声音响起,舒仲应涣散的双眸多了几分清晰。

看着眼前负手而立的少年,舒仲应惨然一笑:“没想到你一介少年,竟也知我的过往事。”

“你是何人?”

刘标作揖一礼:“徐州牧、平东将军刘备之子,彭城相、陈国名仕袁涣门生,彭城农都尉刘标,见过仲应公。”

舒仲应讶然,靠着墙壁的身体也不由坐直:“你是刘备的儿子,竟呼我为公?”

“我如今可是大仲的臣子,汉天子眼中的叛逆之臣,你呼我为公,就不怕给刘备带去祸事?”

刘标儒雅一笑:“我,为何要怕?”

“家父为徐州牧,勤施仁政,惠裕士民,又保境退贼,有功于社稷、朝廷、百姓。”

“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农都尉,但彭城八县百姓万户,皆敬我授民以农术。”

“论才论德论名,仲应公皆是当世少有俊杰,又是能施仁政于民的抚民之官。”

“除了身份立场,有真名仕之风。”

“称公并无不妥,若天子因此降罪家父,必是奸邪小人从中作梗。”

“男儿大丈夫,当提剑诛奸邪,又岂惧小人?”

舒仲应心中惊讶,遂又摇头:“你眼中有招降之意,我已尽知。然,明上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又岂能弃明上而去?”

“你既敬我为公,我便还你一情。我会给在沛国的相识去信。不论立场如何,是汉是仲,皆要以抚民为重。”

“君王争国,士人争权,百姓何辜。”

被识破心中用意,刘标不惊反喜,再次作揖一拜:“仲应公有为袁术赴死之志,又有为百姓求存之心。”

“古之仁者,莫过于此,小子佩服。”

“然而,天下纷乱,人心难聚,唯有仁心名仕能聚人心。”

“仲应公赴死容易,百姓求存困难。”

“我不忍百姓流离,愿以谯县城中所存八万石谷、再奉上相县两万石谷,以十万石谷以救沛国二十一县饥民。”

“怎奈何,我有济民之心,无用士名望。这沛国二十一县士吏,未必会信我服我。”

“今日来见仲应公,非是招降,而是请仲应公助我一臂之力。”

舒仲应瞳孔骤变。

良久。

舒仲应又闭上了眼睛:“我方才就说了。我会去信在沛国的相识之士,助你抚民。我只求速死!”

刘标见状,自牢门外又取来一物,放置在舒仲应面前。

“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我有一物,请仲应公观之。”

“若仲应公看后依旧不愿相助,地牢外有一马车,可乘车走南门出城,不会有任何人阻拦。”

“我敬仲应公,就不会杀仲应公。以车相赠,只为全仲应公奔赴故主之心。”

“若仲应公愿意助我,可驱车衙署,我会等仲应公到晌午之时。”

刘标再次作揖一礼,随后走出牢门,拉上牢门外的吕布离开。

舒仲应徐徐睁眼,看向眼前之物,眼神变得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