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斩三尸之道!鸿钧之谜!(1/2)
诸天:我可以催眠自己笑傲江湖第二十四章斩三尸之道!鸿钧之谜!鸿钧修的是什么大道?
这是一个谜。
后世有很多种说法。
有说祂是混沌之中诞生的蛐蟮,修的是时间大道。
有说祂是一道鸿蒙紫气化形,修的是天道。
有说祂是盘古大脑所化,修的是教化大道。
还有的说祂是混沌灵根所化,修的是造化大道。
还有的说·····
关于鸿钧的出身,祂修的是什么大道等等,这些都有太多太多的说法了。
众说纷纭,谁也不能给出一个比较准确的解释。
迄今为止,接受度比较高、也是传说度最广的,是说鸿钧本体为蛐蟮这一说法。
至于是不是,那就不好说了。
至于究竟修的是什么大道,那就更加难说了。
“后世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测,说鸿钧修炼的是世间大道,理由便是斩三尸成道!”
斩三尸成道,这绝对是和鸿钧高度绑定的东西,因为这就是祂传播的成圣之道!
按照鸿钧所说,祂自己就是依靠斩三尸之道成就了圣人尊位。
于是自此之后,斩三尸成道成为了洪荒世界的主流,绝大多数的大能者几乎都修炼了斩三尸之道。
但诡异的是,除鸿钧自己之外,没有一个人能依靠斩三尸成道!
是的。
没有一个人!
包括女娲、太上等六圣。
祂们也修练了斩三尸成道之法,但最终却是靠着功德成圣之法成就了圣人尊位。
女娲是靠造人功德成圣。
太上、元始和通天是靠立教和开天功德成圣。
接引和准提是靠发大宏愿向天地‘借’功德成圣。
六尊圣人,没有一位是靠着斩三尸之道成圣的。
再往后,也没有任何一位大神通者能靠着斩三尸之道成圣。
于是乎,阴谋论就出现了。
很多人都说,鸿钧给出的斩三尸之道有问题!
否则的话,怎么会没有一个人能通过斩三尸之道成圣呢?
基于此。
许多人又做出了各种猜测。
一种说斩三尸之道就是一条绝路,根本就不可能成圣。
一种说斩三尸之道可以成圣,但鸿钧留了一手,真正的斩三尸之道,其实并非像祂说的那样。
鸿钧所传的斩三尸之道,斩的是善尸、恶尸以及自我执念这三尸。
后者便认为,真正的斩三尸之道,其实斩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尸。
这也就是鸿钧修炼时间之道的最大依据之一。
当然,除此之外,也还有其他的猜测。
比如,斩的三尸确实是善恶执念三尸没错,但三尸的承载之物,却有着特殊要求。
一说这些承载之物必须和自身所修之道相互对应;二说三件承载之物必须要有所联系,以便将来三尸合一时不会出问题等等。
而鸿钧只说了斩三尸所需的承载之物必须得是灵宝,而且最好是先天灵宝,后面的特殊要求完全没提。
就是这一个原因,导致后世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依靠着斩三尸之道成圣。
“斩三尸之道······”
许易沉吟了片刻,最后开口说道。
“这一条道应该是没问题的,鸿钧自己肯定也是靠着这一条道成就了圣人尊位,其他人如果走对了路,同样也有成圣的可能!”
祂这样说,并不是说祂多么相信鸿钧的人品,而是祂知道在三次讲道期间,鸿钧不能也不敢说谎!
这是祂教化天地的最关键一步。
天地、或者说世界的本质,都是渴望变得更加强盛的。
如果鸿钧所教导的成圣之法有问题,会误导天地众生,将世界引向衰弱,那祂别说是以身合道了,天道不降下天罚把祂弄死就不错了!
当然,成圣之法没问题,不代表其他人真的就能依靠这斩三尸之道成圣。
就像许易说的那样,祂们只有走对了路,踏上真正的斩三尸之道,才有成圣的可能。
“鸿钧多半是留了一手,没有将全部的信息和盘托出!”
许易目光微微闪烁。
按照祂的想法,这斩三尸之道最有可能存在信息缺漏的,也确实就是那承载之物。
在善恶执念这三尸上,鸿钧不可能弄出问题来,因为这个出问题,就是成圣之法有问题!天道不可能放过祂!
而除了三尸,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承载之物了。
承载之物,说白了就是三尸的‘肉身’,祂们对于斩三尸之道的重要性,完全可以说是仅次于三尸。
承载之物需要用到灵宝,而且最好是先天灵宝。
这点也没错。
但鸿钧没有说完整的是,真正的斩三尸之道,对用的三件灵宝是极为考究!
后世的两种猜测。
一者是要和自身所修大道相对应。
一者灵宝之间需要有所联系。
而按照许易的推测,最大的可能应该是两者都要具备。
即,既要和自身大道相对应,灵宝之间也要有所联系!
比如许易。
祂如果修炼的是造化之道,那么十二品造化青莲就是祂最好的承载之物。
与之相对应的,另外两件承载之物,最好选择十二品功德金莲和十二品毁灭黑莲又或者十二品净化白莲。
这四件先天灵宝,不仅自身品级极高,都达到了极品先天灵宝层次,而且全部出自于三十六品混沌青莲,可以说是同根同源。
任意从中选择三件,对于将来的三尸合一都有着极大的好处,可以非常好的帮助三尸完成三尸合一之路。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的话,那我大概明白鸿钧是怎么斩三尸成圣的了!”
许易的双眸之中,金光一闪而逝。
“造化玉牒!”
关于鸿钧的所有传说之中,造化玉牒绝对是不可忽略的存在。
甚至在很多传说当中,都说过祂是靠着造化玉牒成圣。
当然,这里说得靠造化玉牒成圣,是指祂靠着领悟造化玉牒内的大道成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