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治须倚亲,更须倚法(2/2)
顾名思义,这是两篇专注于解决商业纠纷和境内蛮夷问题的新法。
历史上,自先秦至于明清,因重农抑商之故,中国一直没有专门的商法。
陈伯宗之所以独制商法一篇,一则,是他意欲借律法保障民间商人利益,使国中与权贵未有勾结的普通百姓亦有可能经商致富,如此,或可为来日孕育一丝资本主义变革之机。
二则,是近年来东海之上贸易渐多,朝廷欲维护海贸秩序,使海贸繁荣,已必须立法。
至于藩夷一篇,与前者相类,陈伯宗亦有不得不立的理由。
陈国境内的蛮夷太多了。
陈国在籍的八百三十二万人口中,约有三百五十万是不会说汉语的蛮人。
他们与汉人不通语言,不同风俗,因此以礼义为纲的传统汉地律法于他们身上很难收获全效,故而《陈律》之中特辟新律一篇。
自然,在这针对蛮夷的一篇律令之中,亦有许多陈伯宗的私心手笔。
诸如,“诸夷能夏言,守礼义,着夏服者,令著夏籍”
“诸夷著夏籍者子孙为夏人”,“诸夷著夏籍者减罪一级”,“夏人犯禁减罪二级”
“私掠夏人为奴者斩,蛮夷为叛者捕之不禁”等等促进汉化的条目于此一篇中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让汉人获得法律上的特权和优待,大家自然就都愿意做汉人了。
陈伯宗笃定,这些条文配合上陈国土司们的“主动示范”和武力弹压,足以叫陈国的汉化速度快上一个数量级。
变夷为夏,此万世之功也。
“诸卿,此部新律为徐仆射领衔编成,朕观其内里条文精当,足以行世,已命工部印刻万部,即日颁行州县、土司。”
是了,今日所谓的议行新律,只是陈伯宗对诸大臣们单方面的一声通知。
须议的,在新律刻印之前,早已议过了。
“诸卿所得之书,朕已亲书敕令于后页,他日诸卿子孙获罪,不赦以外,上此《陈律》,可减罪三等。”
陈伯宗看向群臣,慢慢止了言语。
这几本《陈律》,便是他赐给这些亲重之臣的丹书铁券,既是恩荣,亦是告诫。
新法已立,卿等皆当奉此新法。
这便是陈伯宗此举之中的未言之言。
“臣,谢陛下厚赐,必当拼死用命,戮力西讨。”
身形瘦小,久在军旅,不谙朝堂的宁西将军周敷,只以为这是皇帝宣言攻蜀前的战争动员,便不顾旁人,当先表了态度,在群臣看来活像是个刺头。
不过,他这一声谢恩声起了,也由不得其他人再斟酌言语,只得一齐谢恩在后。
这下周敷自己也觉出不对了,心中有些忐忑的看向陈伯宗。
陈伯宗没有恼他提前说破今日这场集议真正的主旨,只是又平淡道。
“周卿所言不错,今日召众卿来此,正为谋巴蜀之地。”
“然则,周卿之用,非在西面,而在海东。”
“朕将召侯公还都,周卿可为朕西讨,守身后要害之地否?”
周敷神色一怔,一时有些不明白皇帝此举的用意。
在场文臣们却俱都明白了陈伯宗的心意。
皇帝这是还在防着侯司空呢。
周敷也终于有些明白了。
“臣,愿为陛下守海东之地,行大陈之律于彼方。”
陈伯宗面上多了一抹喜色。
“周卿且安心守东境,他日北讨,必用卿力。”
他又看向群臣。
“如周卿言,北周主东侵齐境,天下形势或再生变。”
“朕欲趁此时机进取巴蜀,众卿可有良谋?”
他移目停在章昭达身上。
早已与他议过,有所准备的后者,随即挺身出言。
“臣有谋,请陛下与诸公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