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治须倚亲,更须倚法(1/2)

光大四年(570年)七月初一。

建康,台城,中书省。

七月的建康很热,热到从室内几方冰鉴里散出的冷气,只飘出数尺,便叫人难觉。

又命省内的书吏再搬来几方,将门窗闭好,待室中温度稍低,陈伯宗才命(六品)秘书著作郎虞世基将数本新近印出的《陈律》发与众人,开启了今日的议事。

参与今日这场议事的,除却虞世基外,皆是当下国中柄掌大权的人物。

如今室中,文有尚书左仆射到仲举、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徐陵、户部尚书张种、礼部尚书周弘正、兵部尚书徐俭、刑部尚书王玚、工部尚书毛喜。

武有车骑将军章昭达、中卫将军沈君理、中权将军兼安州都督周罗睺、宁西将军周敷。

六部卿相、中军统帅、外镇将军咸聚一堂,自不会只是为了颁行一部《陈律》这般简单。

北周主宇文邕正式攻齐的消息,这几日已在建康传开,皇帝值此关头召集会议,于其动机,众人多在心中有了些许猜计。

的确,陈伯宗今日召集群臣,确是为了应对北周攻齐所引发的变局。

而在此之前商议颁行新律,亦不是由于他对此事轻慢,反倒是存了些叫在座亲重之臣重视新律的心思。

是了,如今这室中,除却周弘正与周敷,其余文武与他皆可称得上一个“亲”字。

文武首脑到仲举、章昭达是他阿父留下的托孤重臣。

主掌军事后勤、工程建设的徐俭、毛喜是他在太子时笼络的旧属。

掌握人事权的徐陵是徐俭之父,掌握财权的张种曾受过他罪官起复之恩。

出身文官,掌握建康中军的沈君理是他的岳丈。

章昭达未来的替补人选周罗睺则是他在即位之后笼络的新锐将领。

他们,便是陈伯宗如今在朝中能够一言九鼎的倚仗。

这套贯通文武的亲信统治班子,算的上是他即位四年之后,为帝王心术这个考试科目交出的一份答卷。

虽比不得那些弄权顶尖的君主,但就冲这份人事变动的平稳,多年以后,他至少已能当得起一个“明”的谥号了。

陈伯宗秉政,当头只是一个“稳”字,莫看他即位以来似是更易了许多制度,其实不过是些小修小补。

相较之下,今日这《陈律》的颁行,已能算得上一次大变动了。

趁着虞世基给群臣发书的功夫,陈伯宗翻了翻自己手中那本用雕版新印的书册。

嗅着那书册散出墨香,他又想起了许多。

权力是什么?

是立法、司法、执法和护法。

皇帝行律令以立法,置百官以司法,集群吏以执法,统万军以护法,故能掌天下之权,治天下之人。

春秋以降,中国君主即重律令。

秦有商鞅变旧法,汉有萧何制《九章律》。

三国时,曹魏有《新律十八篇》,蜀有《蜀科》。

及西晋代曹魏,晋武帝司马炎行《泰始律》二十篇,东晋、刘宋、萧齐皆用其法。

至萧衍篡齐建梁,为示天命更易,遂删定《晋律》,于国中颁行《梁律》二十篇。

今时陈国所用之法,即是《梁律》。

陈伯宗将手中的《陈律》合上,放在身前桌案。

与承自魏晋的《梁律》不同,这本陈国新律承自北方的《齐律》。

这《齐律》有十二篇九百四十九条,乃是高氏篡魏建齐之后,集北方律学家参考北魏律令及《麟趾格》,积十四年之功编撰而成,精要远胜《梁律》。

先帝陈蒨便是为其精要所折,方才起了择其精华,新编《陈律》的念头。

自天嘉六年(565年)至今,穷南朝律家六载之功,《陈律》总算付梓。

陈蒨逝后,在陈伯宗的干预下,这部《陈律》体例条文有七成与《齐律》相类,几乎成了本“抄”来的律法。

这倒不是陈伯宗偏要外行指导内行,而是他知道,历史上这本《齐律》就是《隋律》和《唐律》的底本。

没必要让那些修撰《陈律》的官吏,为了南朝正统的自尊心往里面和太多的稀泥。

try{ggauto();} catch(ex){}

至于另外三成,则多是些贴合南朝实际的条文变化。

当然,其中还有陈伯宗亲自过问之后,众律家方才修撰而出的两篇新法——商讼篇和藩夷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