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习惯改变看官员(2/2)

不知北平行省怎么做的,咱过去的时候便是那边种完了大豆和高粱,种水稻的那处位置要快收获了吧?

这个还要感谢前朝的郭守敬,通惠河开通了后,两岸百姓才能种水稻,不然咱以后过去,还不晓得从哪里调水稻种子选地方种呢!”

朱棣想起他的封地,北平多数地方种小麦,只有一片区域种水稻。

他的封地好,有个好平原,同时离海又不远,往北是草原,向西为山西,太行山正好有个缺口。

朝东是河北一部分,接着属于辽宁,物产丰富,南边还是河北,入海口在天津,有渤海湾。

山西以后若是不使劲采煤,还真不好发展,需要更多的机械设备,然后拼第一产业,反正第三产业不用指望。

最小的朱橚看看三个兄长:“我只管跟着学,我还小,不急着找封地,反正吴王是不当的。

我打算单独弄个买卖,自己掏钱,与下丘村合作,我在居必七跟着学了不少。

我想要一支专门在各地跑来跑去的商队,看有什么好就买来,看缺什么从别处运到卖。”

说着他看里长,没有下丘村跟着一起,他怕赔钱。

里长显然不能答应,村子正在努力跟其他亲王和公主分割,或者说作切割,岂能单独找一个亲王跑贸易?

“殿下可以单独组个小队伍,在距离应天府近的地方跑一跑,培养人才。”里长如是说。

“等回去的吧!”朱橚露出一丝失望之色,听出来了。

……

晚饭时间到来,大家吃鱼的火锅,实际要算打边炉,锅就是个盆,不是鸳鸯锅,更不是里面烧炭的那种漂亮的铜火锅。

之所以如此,在于携带方便,盆能来回套,东北那种火锅,太占地方了,影响队伍装东西。

鱼就是在淮河里捞的,小蒸汽机船带着大孔的网来回拖,很快就弄上来大量的鱼。

昨天晚上放的虾笼,也提供了不少河虾,再摸一些河蚌,加上早春种的生菜、茼蒿,配合豆制品,就是一顿饭。

主食是皮带面,吃菜差不多了扔锅里煮,拿肉皮烀的干豇豆咸菜,口感非常不错。

孩子和老人、孕妇吃到了之前做的香肠,即朱闻天时候从老毛子那里学来的哈尔滨红肠,这个好吃。

既然有它,自然有拿它下脚料制作的闷子,白色的,里面点缀着一些香肠的碎末。

不是大连那种偏黑色的炒闷子,那个口感软,得用芝麻酱等调料来调。

这个红肠下脚料的闷子切了蘸蒜酱,或者油炸好吃,之前炸的闷子串儿都是它,有淀粉就行。

做它的汤就是煮香肠的汤,里面为什么有红色的碎末呢?煮香肠的时候要在香肠上扎孔排气,避免爆了,有的东西就从孔出来了。

说白了就是煮红肠的水趁热弄进去淀粉,搅和搅和,放锅里蒸,吃的时候有淡淡的红肠味,别的地方没有这种闷子,不做红肠。

说是哈尔滨红肠,东北三省全有作坊,顺便出闷子,非常便宜。

做好了,一部分切片让人蘸蒜酱吃,一部分炸了蘸干料,小孩子蘸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