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周公和李淳风(2/2)

我想:这不是中华文化的抱子携孙吗?

“抱子携孙”形象地描绘了老人带着子孙的情景,是中华文化的基因。

从最直观的层面来看,它描绘了家庭中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亲密关系。老人抱着孩子,带着孙子,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与温暖。这种情景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扶持,传递着家族的情感和传统。

“抱子携孙”也可以象征着传承和延续。长辈将自己的智慧、经验和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这种传承不仅在家庭中发生,也可以扩展到社会、文化和历史等领域。

“抱子携孙”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家庭关系的简单描述,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传承和祝福的意义。它提醒着人们重视家庭、传承文化,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在即将离开蔡家坡之际,我的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思绪。

蔡家坡,这个曾经熟悉的地方,如今在我眼中充满了别样的情感。我知道前方有更多的未知等待着我去探索,有更多的机会等待着我去把握。我将带着在蔡家坡收获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勇敢地迈向新的征程。

尽管即将离开,但我相信蔡家坡将永远在我心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这里的人们、这里的故事,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在告别蔡家坡的同时,我也期待着未来的相遇。我相信,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五年后,也就是疫情期间,我再次读孔子世家,又有了新的感悟。

孔子十七岁母亲去世,孔子使出吃奶的劲要找父亲的墓地,这个问题,可能八零九零后不理解。

若干年后,孔家墓地和周公墓地葬法异曲同工 ◎抱子携孙。

携子抱孙是墓葬的一种形式,是昭穆制度的表现。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

先读故事◎周宣王四十三年,时当大祭,宣王宿于斋宫。夜漏二鼓,人声寂然。忽见一美貌女子,自西方冉冉而来,直至官庭。宣王怪他干犯斋禁,大声呵喝,急唤左右擒拿,并无一人答应。那女子全无惧色,走入太庙之中,大笑三声,又大哭三声,不慌不忙,将七庙神主,做一束儿捆住,望东而去。王起身自行追赶,忽然惊醒,乃是一梦。

七庙神主是什么?接着看。

皇穹宇是天坛中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上八代祖宗的牌位的地方。名“泰神殿”。

七庙的由来,是历代帝王所作所为逐渐形成的。约到汉朝定“型”,即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所以,后世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

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延伸到民间,祠堂神主牌的摆放次序也就是昭穆制度,如: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二世为昭,三世为穆;四世为昭,五世为穆;六世为昭,七世为穆;二四六世为昭,三五七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

问题是皇穹宇为何放八代呢,这儿是放置老天爷和皇帝上八代祖宗牌位的地方。也就是需要提个太极,左右对称,七庙不涉及到放老天爷。

了解了以上基础,就知道携子抱孙的墓葬模式了:即始祖夫妇合葬墓在正中间的最上头,墓前面是明堂神路;以明堂神路为中线,左边为长子夫妇墓位,右边为次子夫妇墓位,三子再排左边,四子再排右边,即始祖左为1、3、5、7儿子墓位,右侧依次为2、4、6、8儿子墓位,形成俗话所说“左长右二”的排列方式,始祖与儿子排成一排,为“携子”。

孙子辈墓穴排在前面,按照大小序列,还是以中间为大,然后左右展开,是为“抱孙”,以后逐代照此排列方法继续延伸埋葬。

孔子和周公在时间上,是没啥交集的。

因为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而孔子那会儿,已经是东周了,时间间隔已经有四百年左右了,时间上周公和孔子,是不会有交集的。

但是,孔子和周公,却很有渊源。

原来这个鲁国是商朝贵族后代的宗邦,是周公受命于周成王建立的。周公东征镇压殷人反抗后,将殷遗民的六个部族分到鲁国,由鲁公控制。就是把商朝的贵族后裔都归在这里,让他们安居乐业,也不闹事。

同时鲁国这个地方是周公儿子伯禽管理的。

我们也知道,周礼由周公手中成为体系化,完善起来。

孔子幼年,周公的灵魂就一次又一次的找他,他很多次梦见周公,梦中向他传周礼,一直到他很老时,才“吾不复梦见周公矣”。

周公制定了周礼,而孔子一生都为周朝礼崩乐坏而痛心,为周礼的复兴而奔走。

因为,孔子看到了社会很需要周礼的那一套,对社会稳定发展,人们和谐生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孔子对于周公——最起码是孔子心中的周公,是十分尊崇、膜拜的。

孔子和周公,是神交已久了。

孔子是周公思想,周文王智慧的继承者和执行者。

这给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我们不仅要去理解一种文化的传承,更要去探究文化传承背后的历史背景。

周文王创立后天八卦时,写出了64个卦的卦辞。

周公姬旦在文王卦辞的基础上,为每一爻写出的爻辞。

孔子,则是为此做传,也就是《易传》。

从梦见周公,抱子携孙,到易经易传,是一脉相承。

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