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958节 《洛阳和议》…财务收支(1/2)
李洛正坐在龙案上,身穿黑底龙纹衮服,头戴十二旈冠冕,胸前挂龙凤呈祥玉符,腰间配剑名“龙牙”,乃是大朝时的服饰。
威严,肃重,高贵,大气。
而今日其实只是常朝。
这当然是因为十国使节入京觐见,才改公服为衮服,彰显汉家天子威仪,展示华夏礼服之堂皇。
这一身装束,令大唐皇帝的威严更加厚重。天竺六国使臣见到威严如湿婆神的大唐皇帝,都是谨小慎微,惴惴不安,大冷天的浑身冒汗,唯恐惹来唐皇之怒。
六国在耕牛战争中惨败后,立刻开始了解东方的大唐。这不了解还好,一了解真就吓了一跳。
原来,唐王李洛是曾经的大唐后裔,李世民的后代。李世民和大唐,天竺贵族们还是知道的。当年,那个大唐就曾打败过天竺。
想不到,李洛在大唐灭亡数百年后,又重新复国了。不但复国,还打败了天下无敌的蒙古人,将元廷赶出了东方。
这几年,唐军四出征伐,开疆拓土,连灭多国,不但雄踞东方,还占了天竺之北,称霸南洋,虎视天下。
不久前,还平了吐蕃,进军大漠。
如此兵威,蒙古大军亦不可挡,更何况他们六国?
唐廷有精兵百万,不但霸道强横,火器犀利,还有梁、卫、宋三国在天竺为爪牙,谁敢不服?
这次北上一路走来,看见大唐地大物博,国泰民安,天下富庶,连乞丐流民都难以见到,到处都是一派井井有条的勃勃气象,可以想象大唐的强大。
倘若拒绝唐主,他们的国还能保得住么?得罪大唐的后果会是什么?
李洛暂时放过六国使臣,漠然问道:“礼部,天竺六国来朝,为何锡兰国和曼索拉国却没有来?难道是不服大唐么?”
同样穿戴礼服梁冠的吴镇楼出列奏道:“启禀陛下,锡兰和曼索拉有意怠慢,心存不恭,不知天朝之威,是以抗拒不朝,罪莫大焉。”
岭南商人立刻将君臣之间的对话翻译给天竺六国使臣。
六国使臣听了,一边暗笑锡兰国和曼索拉国托大,一边想看看唐廷怎么做。
这两国不来的原因,他们都是知道的。锡兰虽只是百万人口的小国,却孤悬海外,以为大海相隔,是以有恃无恐。
而曼索拉国多信某某教,民风彪悍,又有波斯的元军撑腰,所以才抗拒不来。
“都灭了吧。”唐主语气平淡的说道,如同再说一件日常小事。
“郑和拟旨,令南洋水师都督罗昱为伏波大将军,率领水师一万,陆战队一万,灭锡兰国,绝其社稷,擒其君长于朕前。”
“遵旨!”郑和神色振奋的说道,水师终于有大仗打了。
李洛继续道:“军师府再拟旨,令都督天竺诸军事、太尉陈淑桢为讨逆大将军,以梁王萧焱为副帅,抽调恒北驻军两万、梁军一万、理军一万,卫军一万,征讨曼索拉国,灭之。”
“遵旨!”
一言而灭人国!
天竺六国使臣听到翻译后,无不胆战心惊。
竟然是…说灭国就灭国?
怎么就像喝凉水一样?
如此霸道,真的是可怕啊。
更可怕的是,大唐似乎根本没出什么力气,听上去只是小打小闹而已。满朝文武都没当回事,全部一副理所当然,风轻云淡的神色。
李洛这才看向六国使臣,露出一丝令人心悸的微笑,不疾不徐的说道:
“你们,尊大唐为宗主,那就是大唐之藩属。尔之国王,非大唐册封不得登位。尔之外交和战,非大唐允许,不得自传。尔等世世代代奉大唐皇帝为君,以为人间神灵,自居为臣仆。尔等,可能做到么?”
等到岭南商人翻译过来,六国使臣哪敢说个不字?听完一起行礼道:“下国愿意,愿意…”
实力最强的雅达瓦国使臣大着胆子说道:“大皇帝陛下,我们尊大唐为宗主上国,要是我们被敌国攻击,或出现内乱,大唐可以帮助我们吗?”
李洛听完翻译后微微点头:
“大唐藩国,分为亲藩,内藩,外藩三等。尔等六国,不算诸夏之国,只是外藩。尔等国有内乱,大唐可管可不管。不过,若有敌国相攻,大唐是必管的。大唐藩属,不容他国攻打。”
意思就是,你们国内打生打死,大唐不想管但不是一定不能管。只有你们遭受他国攻打,大唐才管。
按照,大唐藩国分为近藩,内藩,外藩三等,待遇和义务都不相同。
亲藩,是李氏皇族分封在海外的诸侯国,不但外交要听从中央,就连国内重要的军政大事,也要报请中央朝廷同意,必须和中央朝廷保持高度一致。
按照规定,后世哪个亲藩诸侯悖离中央,行分裂之举,其兄弟子侄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取而代之。
当然,要是中央朝廷的皇室绝嗣,血缘最近的亲藩诸侯就有资格入继大统。中原要是发生叛乱或者权臣篡位,亲藩诸侯也有义务拨乱反正,恢复李氏天下。
当然,李洛的儿子还小,孙子也还没有,亲藩诸侯还早的很。
除了亲藩,就是内藩了。
内藩属于异姓诸侯,也是同属华夏联盟的诸夏之国,如今的宋卫梁理四国,就是内藩。
内藩的外交和战之权在大唐中央,年号和度量衡、文字、风俗、礼仪都要和中央保持一致。但,其国内军政大事和制度,朝廷不管,许其国君完全裁决。
内藩虽然是高度自治,但法理上仍然属于大唐的一部分。
最后才是外藩。外藩不是诸夏,不属于华夏联盟,更不是大唐的一部分,只是属国而已。除了外交和战之权,大唐一概不管,只要履行称臣纳贡,岁岁来朝的义务就够了。
内藩可以和皇室通婚,但不许和亲藩、外藩通婚。外藩不可和皇室通婚,也不可和内藩、亲藩通婚。
这就是大唐后世津津乐道的说的“三藩制度”。
六国使臣听到大唐皇帝的回答,也只能表示感谢。起码,大唐能保证他们不被别国入侵。
李洛这么做,当然是别有用心。他“保护”六国不被侵犯,其实是杜绝了后世六国统一的可能性,让天竺中部和南部,永远处于分裂状态。
接下来,六国使臣同意,每年来朝纳贡。较大国每年敬献牛五万头,较小国每年敬献牛三万头。连续献牛十年。
这十年,每年再敬献黄金一百斤,算是敬献给皇帝的金花钱。
十年之后,耕牛不用再敬献。各国每年贡物改为黄金三百希尔,加白银三千希尔,还有特产九种。
大唐不会回礼。因为大唐的回礼就是唐军的“保护”。这就是战场上输了战争的代价。
try{ggauto();} catch(ex){}
等于说,皇帝每年多了好几十万两白银的进项。
最后,六国使臣当殿签下了国书,算是代表其国,正式尊大唐为宗主国,成为大唐外藩。
史称。
除了规定称臣纳贡之外,还有一些重要条款。比如规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