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占领波罗的海三国(2/2)

随着缺口的扩大,齐军的主力部队如同决堤的洪水,迅速涌入城中。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里加的守军终于力竭,不得不投降。马燧将军站在里加的城墙上,望着脚下这片新征服的土地,他的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同时也感到了肩上的重担。

而在立陶宛,王武俊将军面临着森林和沼泽的严峻考验。他的军队如同森林中的狼群,悄无声息地穿行在这片天然的迷宫中。他派遣精通森林作战的特种部队先行探路,寻找穿越这片天然屏障的最佳路径。在他的精心指挥下,大齐军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征服了立陶宛,将维尔纽斯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纳入了大齐的怀抱。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初五,波罗的海的天空下,舒清泉将军站在塔林的城墙上,望着脚下的土地,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她的军队如同秋风扫落叶,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全境及其岛屿悉数纳入了大齐的版图。这位女将军的名字,已然成为了传奇。

然而,舒清泉并没有停下她的脚步。她的目光转向了更远的地方,那里有一块名为加里宁格勒的土地,它位于波罗的海东岸,是一块战略要地。舒清泉将军深知,只有控制了这片土地,才能确保大齐帝国在波罗的海的绝对霸权。

于是,在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二日,舒清泉再次挥师出发,她的军队如同一条巨龙,横扫而过,直扑加里宁格勒。这座城市曾经是普鲁士的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此刻,它成为了舒清泉将军的新目标。

加里宁格勒的守军在得知舒清泉的军队逼近后,立刻加强了城防。城墙上的士兵严阵以待,城内的居民也纷纷加入到守城的行列中。然而,在舒清泉的精心策划和指挥下,齐军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加里宁格勒的城门终于被攻破。舒清泉的军队如同潮水般涌入城中,守军在无情的现实面前选择了投降。大齐的旗帜在加里宁格勒的最高点迎风飘扬,宣告着这座城市正式成为了大齐帝国的一部分。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加里宁格勒的广场上,气氛凝重而肃穆。这一天,舒清泉将军在这里执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仪式——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的大公斩首处决。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叛乱者的严厉惩罚,也是对其他可能心存异志者的强烈警告。三位大公,分别是:爱沙尼亚大公 - 安德烈斯·冯·埃斯特哈齐,他是一位有着贵族血统的统治者,曾在位期间试图联合周边国家对抗大齐的扩张,但最终未能阻止国家的沦陷。

拉脱维亚大公 - 卡尔利斯·冯·沃尔德斯坦,他是一位强硬的民族主义者,拒绝向大齐屈服,并在被俘后仍然鼓动反抗,因此被视为不稳定因素。

立陶宛大公 - 米卡洛尤斯·冯·拉齐维乌,他在位期间虽然尝试与大齐进行外交谈判,但私下里却支持秘密抵抗运动,最终被揭露并逮捕。

这三位大公,在加里宁格勒的广场上,面对着聚集的民众,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舒清泉将军站在高台上,她的眼神坚定而冷酷,她知道这一刻的决定将对整个地区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一声令下,刽子手举起了手中的斧头,三颗头颅应声落地。这一幕,如同历史的一记重锤,敲响了三国人民心中的警钟。舒清泉将军通过这种方式展示了她的决心和大齐帝国的力量,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任何敢于挑战大齐权威的行为都将受到最严厉的制裁。

然而,舒清泉将军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她深知,真正的征服不仅仅是通过武力,更需要通过智慧和仁慈来赢得民心。在处决了大公之后,她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释放部分战俘、减免税收、推动教育和文化交流等,以期缓解民众的不满情绪,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舒清泉将军的努力逐渐取得了成效。三国的人民开始接受大齐的统治,社会秩序得以恢复,经济也开始逐步复苏。舒清泉将军的名字,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新的传说,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在残酷的战争之后,和平与繁荣仍然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