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复仇(1/2)

这一刻。

太子终于是对东方大家的频频示好动了心。

喜欢吹牛不算毛病,可以容忍,毕竟这家伙消息够灵通,还非常想进步,这就很好嘛!

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

取其长处即可…

东方朔的缺点,刘据选择性忽视了,然后再一看,东方大夫精通辞赋、言语幽默、有上进心。

可以,是个人才!

不过心动归心动,刘据没有着急。

他又问了几件时事要闻,东方朔都知无不言,既如此,太子自然也要给出积极反馈。

笑谈间。

刘据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对辞赋的兴趣。

不出所料,东方朔激动起来,这种话太子以前可从来没说过,他捕捉到了微妙变化。

随即立刻表示:“臣以后常来,太子尽管请教!”

说到这儿,便可以了。

刘据没有霸气侧漏,东方朔也没有纳头便拜,大家只是互有默契,心照不宣即可。

太子想及时得知朝中变动,东方大夫恰好有这个能力。

东方大夫想谋求政治资本,太子恰好抛出了橄榄枝。

两人一拍即合!

至于东方朔为何消息灵通,比朝堂某些重臣还灵通,那便不得不提一个东西:

内朝!

这是刘彻登基后,自创的一种朝议制度。

主要目的,是分割以丞相为主导的外朝权力!

外朝中,参会人员是三公九卿、各方官僚,但内朝参与人员,由皇帝近臣组成。

官职高低不一。

高的,诸如大将军,低的,一个郎官也行,全看皇帝信不信任。

内朝决策,外朝执行。

而东方朔之所以先知先觉,便源于此。

有重大事项、政务,皇帝都先在内朝商议,这些亲信近臣可不就比一些公卿还早知晓?

好。

说回正题。

一场相谈甚欢的会晤又进行了会儿,最后宾主尽欢。

刘据将东方朔送至殿外,微笑告别。

对他来说,今日这一遭算是个小插曲,随手为之,属于有枣没枣打两杆子。

只是转身折返时。

刘据身形忽然顿了顿,心底涌现一个念头。

“诶,东方朔能不能当……”不过仅仅一瞬,太子就一巴掌拍在脑门,自我否定了。

“还琢磨东方朔能不能当刀?”

“嗬,我真是魔怔了,看谁都想搂两把!”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以东方朔性情,就不是干脏活的料,刘据把自己刚起的重视之心又给按了回去。

初秋。

天气转凉。

跟随少傅学习,如今是刘据的必修课,庆幸太傅还未返回长安,他的自由时间挺多。

表兄霍去病一有空,就来教授箭术和剑术。

别问刘据为什么又学起了剑。

问就是——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可惜,霍去病最近好像有点忙,只要进宫,多半就要被喊去宣室殿。

反倒是以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舅舅卫青,眼下经常入宫,谈政务之余,也会来找刘据。

除了嘘寒问暖、询问课业,便是说一些趣谈。

比如。

“太子年少守礼,尊师重道,曾有一日目送老师远去数里仍不回头,赤诚之心,可见一斑啊!”

额,说实话。

从卫青口中半夸、半打趣的听到这话后,刘据懵了许久,这说的是那日未央宫外的送少傅?

自己当初的一个小发呆,有那么夸张的含义?

还有,这股味道。

怎么感觉有点像孔融让梨?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酸臭味很强烈啊!

事实也正如刘据猜的那样,事后他曾打听过这茬,少傅庄青翟直接告诉他:

“奥,那件事啊,我命人传的。”

之后少傅的一席话,彻底让刘据开了眼界。

“好名声从何而来?”

“首先,你自己不传播,别人怎么知晓?其次,即使自己传了,不邀别人捧,如何名扬天下?”

“谦逊是好事,但要看用在什么地方……”

少傅庄青翟洋洋洒洒数十言,论述了如何‘人造’好名声,但在刘据听起来,就两个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