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夏国计算材料学第一人!(1/2)

哗然与震惊从最接近段永恭院士的人群开始向外扩散,涟渏慢慢变成了狂风巨浪,席卷了整个会议室。

无数人交头接耳,人人心里都闪过一个念头:“这怎么可能做得到?两天啊!才仅仅两天啊!”

某些专家教授们眼红秦克在学术界科研界名望地位,有心想看秦克笑话的,受到的打击最大。

他们从业几十年了,都知道这个材料学难题的难度有多夸张,要是给他们一两年的时间,他们或许还有七八成把握能将之解决,但区区一个月,他们就连百分之一的把握都没有,更别说三天了。

可此时事实就摆在眼前,秦克已打了电话过来,让段院士带“mAt-0020”全轻质合金过去夏科大在京城的材料研究所进行最后的试验了,如果没有十足的信心,秦克敢打这样的电话?

科研界是很现实也很残酷的世界,成与不成,根本就是一目了然,也作不了假,秦克也没必要作假,不然从今天起,他就会在科研界名誉扫地,这可远比在说了三天为期却没能在期限内达成目标更严重百倍!

杨承科原本绷紧的脸此时已全是笑容,他轻松地对文选平院士笑着说道:“走,我们一起去看看,秦克这小子到底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先前那几个材料学方面的老教授纷纷挤了过来,那眉毛花白的老教授是桐济大学材料学院的古季渊院士,同样是材料学方面的大牛,与夏科大的宋世梁院士并称为“金属材料学双雄”。

古季渊院士脸上还残留着震惊之色,但眼里全是求知欲:“杨领导,我们几个也想一起去看看,可否?”

刚才段院士虽然有提及到了“通过有氧化合物与纳米晶体相结合的方法,以0.2mm的涂层顺利地实现了超过50c的温度隔离”的关键,但具体怎么实现的、有氧化合物与纳米晶体是怎么结合的,古季渊院士都想不明白。

他一辈子钻研材料学,此时既替秦克感到高兴,也对之如何解决这个超级难题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使他此时心里像是抓心挠肝般,所以也顾不上身份了,拉着老杨提出同去的请求。

老杨看了眼会场,见不少人还似乎不肯相信、不敢相信,便笑道:“行,古院士你们四位可以一起去,在场最多再挑六人随同我们一起出发,人数再多,怕就容易引起混乱了。”

一听还有六个名额,现场几乎争破了头。

倒是姜为先与郭维阳两位老院士只是欣慰地笑着,并没有凑这个热闹,他们虽然也擅长物理材料学,但更多的是电磁超导方向的,对于纯粹的建筑用合金材料并没太深的研究,而且他们相信秦克,自然没必要挤占名额去“眼见为实”。

最终清木大学的何良傅教授与夏科院的材料研究所里的一名院士,以及京城理工、燕大等高校的四名教授抢到了名额。

一行十几人很快就驱车前往秦克所在的夏科大材料研究所。

北风依然呼啸,但众人的心头都很是火热,短短二十几分钟的车程也觉得分外地漫长。

好不容易熬到了夏科大的材料研究所,只见秦克与宁青筠穿着科研人员的白大褂,带着研究所的所长及近二十名研究人员已在大厅里等着了。

段院士上前,见秦克眼里全是熬夜的血丝,心里更觉得感动与感激,他用力地握住秦克的手,声音微颤道:“秦教授,谢谢!”

“段院士您太客气了,我和青筠在这次研究中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与经验,我俩反倒要感谢您给予了我们这样的信任与机会。”

古季渊院士扯着秦克的衣角,焦急地问道:“秦教授,你快点给我们揭开谜底,你和宁教授到底是怎样做到的?”

“您是?”

段院士在旁边介绍了古季渊院士的身份。秦克笑道:“古院士,要不我们先进行实验吧?总得实验成功了,我才好意思说已做到了。”

老杨见秦克旁边的宁青筠一脸的疲惫,马上附和道:“对对,秦教授先完成实验,其余细枝末节等你俩休息好了再说也不迟。”

古季渊院士这才留意到秦克与宁青筠都是连续熬了夜的神色,忙不好意思道:“抱歉,我这老头子实在太好奇了,所以心急了。你俩先做实验,然后休息休息,再和我们解释也不迟。”

秦克倒是听过古季渊院士的大名,知道这是个醉心研究的老院士,与宋世梁院士关系也挺不错的,便一边带着众人走向实验室,一边笑着解释道:

“这次得感谢宋世梁院士,是他先提醒了我可以用涂层的方法,又将几十年来有关材料涂层的研究资料、研究数据无私地向我和宁青筠分享,才使我们有了进行数学分析、数学建模和数学推演的基础数据。这两种目前暂命名为‘青柠隔热01号有氧化合物’与‘青柠能量反射01号纳米晶体’的涂层材料,就是我们通过数学直接推演出来,然后借着这里的实验室进行验证。很幸运,一次就合成成功,并且通过了测试。哦,这些研究人员基本都是宋院士的学生,没有这些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我和青筠的实验方案也没法子得到百分百的落实……”

秦克将功劳分给宋院士和研究人员们,但在场几乎人人依然再次陷入到失语状态。

“纯粹以数学推演出来的?”

虽然早知道秦克和宁青筠在数学方面的已是世界顶尖水平,但谁也没想到数学能在材料学上发挥出如此强大甚至可以说是恐怖的作用。

好会儿,何良傅教授才感慨道:“两天时间哪……看来你俩在计算材料学方面又有了飞跃式的进步。”

之前秦克和宁青筠在大一时曾参加过他的几个研究课题,当时也用过计算材料学帮他解决掉瓶颈难关,但那时秦克和宁青筠花费的时间精力可不少,基本上都是要两周以上,而且难度也没这次这么夸张。

但这次秦克与宁青筠只花了两天就完成了数学建模和推演,而且显然正确率几乎达到了100%,才会在现实里一次就成功合成并且成功通过了实测!这更证明了两人的计算材料学水平有了飞跃式的进步!

不过想想倒也不难理解,听说秦克与宁青筠最终攻克“拓扑量子计算”的材料难题,也是借助数学手段,即通过计算材料学来做到的。持续了近两年地应用计算材料学,水平有如坐火箭般向上急蹿,最终迈到了一个让世人仰望的高度,也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

秦克谦虚地客气道:“运气,都是运气。”

尼玛的运气,这能是运气吗?

两个跟队而来的、相对较年轻的教授心里有点酸熘熘的,却说不出一句话。他们只是在心里后悔,当初为什么没好好学数学……甚至是因为觉得材料学里不用经常与那让人头疼的高等数学打交道,才选择了材料学专业方向的。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自己当年潜心学习数学,结果会怎样?

大概……或许……可能……会一事无成吧?更别说取得目前在材料学界的地位了,毕竟数学这玩意,只有真正的天才能玩得转,天赋不够,投入再多的精力也只能是白白浪费光阴。

try{ggauto();} catch(ex){}

这样一想,怎么觉得更郁闷了?

好气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