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距离成功的曙光已很近了!(为寻你~的万(2/2)
“而秦克就更不用说了,他是我见过最天才的数学家,思维新颖不拘一格,完全跳出一家一派的思维体系,任何数学知识、数学工具都可以信手拈来化为己用,而且运用得纯熟无比。我有时觉得他就是为数学而生,他的天才甚至还在我的恩师陈老先生之上。我还听过一个传闻,法尔廷斯那老头对秦克的评价也很高,认为秦克未来的成就有可能超越格罗滕迪克这个现代代数几何学之父。”
田剑兰说着,抬头道:“如果这两个孩子联手都证明不了哥德巴赫猜想,那只有一个可能。”
卫元甫忍不住问道:“什么可能?”
“他们钻研的时间还不够久。”
没想到田剑兰院士对秦克和宁青筠的评价如此之高,要知道田剑兰院士轻易不夸人,对自己的弟子更是份外严格,现在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她对于这两个孩子是何等的认可。
顾伯钧喃喃自语道:“秦克和宁青筠证出冰雹猜想是在去年十一月初,之后他们就开始着手钻研哥德巴赫猜想了,现在已是五月中旬,他们前后差不多花了半年时间……如果我没记错,他们之前攻克冰雹猜想,也是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
卫元甫苦笑道:“顾校长,不能光看钻研的时间,哥德巴赫猜想比冰雹猜想还要难不少。”
顾伯钧叹道:“是啊,难不少,若是他们能在八月前攻克就好了,这样能争取在十月时发表论文,提高获得菲尔兹奖的概率。”
菲尔兹奖是年底十一月时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评选公布的,十月时论文发表算是赶上最后的末班车了。
一般这样世界著名的数学猜想证明论文,光是论证其正确性就要半年甚至更久,不过考虑到秦克与《数学年刊》的极佳关系,总编法尔廷斯肯定会优先安排专家论证尽快完成审稿,两个月的时间应该勉强够用,如果能在六月底前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并写成论文投稿,时间肯定就会宽裕一些。
“还剩下两三个月……”顾伯钧说着,转头又问卫元甫:“我还听说一件事,宁青筠要另外再写两篇论文用于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答辩?”
卫元甫无奈地摊手道:“是的,我也暗示过她了,这两次答辩就是走个形式,可她……”
田剑兰教授忽然出声道:“宁青筠做得对。学术本来就是件严肃的事,容不得走过场形式。她还向我提起过,希望我担任答辩的评委,原本按回避原则,我是不应该当这评委的,但我这次希望系里能同意我当这评委。我想看看,我这个学生到底会交出怎样的论文。”
顾伯钧与卫元甫对视一眼,都暗叹口气,不愧是师徒,这股较真劲儿真是让人头疼又佩服。
顾伯钧摆手道:“那就依田院士和宁青筠说的办吧。说来明明已是争分夺秒地努力了,他们还坚持上课,我心里不得不佩服这两个孩子。”
“所以他们才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秦克、独一无二的宁青筠啊。”卫元甫也感慨道:“在学习中享受知识的快乐……他们倒是真做到了。”
过了好会儿,顾伯钧才轻声道:“总之,我们还是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然后……静候他们的佳音吧。”
……
秦克并没有在意外界的“杂音”,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到了“青柠数论非线性结构法”的完善以及用它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上。
此前他已翻阅过现存于世的绝大多数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文献,许多英语与德语版的文献他还是看的原版。
虽然这些前人的努力最终都未能最终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座横在数学界近三百年的数学高峰,但每一步脚印,都化为了秦克的数学养分,指引着他开创新数学方法的正确方向——正因为知道哪些路行不通,知道哪些坑是要避开的,这时他完善“青柠数论非线性结构法”才更有针对性。
尤其是宁青筠在这个新数学方法以及哥德巴赫猜想上投注了极大的心血,更是使得研究的进展不断提速。
有时秦克也心疼自己家小白菜,一边钻研哥赫巴赫猜想,一边还要准备两篇学位论文,看得出这丫头肯定是天天熬夜,但他又知道宁青筠外柔内刚,定下了的事就一定会咬牙坚持,不管多苦多累都不会松懈退缩,所以也没法子劝她。
何况他自己不也沉浸在钻研数学的苦与乐中无法自拔?又有什么资格劝说宁青筠?
直到时钟的指针指向凌晨三点,秦克才回到床上,小睡两三个小时。
数学之路,往往就在这样的日与夜、白与黑、汗水与数字中,艰难却稳步地向前迈进。
秦克已感觉到,自己距离终点已很近了。
“青柠数论非线性结构法”最终完善之时,就是他和宁青筠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之日。
他有这样的自信!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