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罢相(中之上)(1/2)

张四维被中书搀着进入武英殿大会议室的时候,内阁诸臣、宫廷大臣、诸部尚书等人已经在御座下灯挂椅上或墩子上坐着了,见他进来,纷纷起立,行拱手礼道:“见过总理大臣。”

变法后的大明,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大改祖制,但在礼仪制度上却部分恢复了祖制:即采用“官民揖拜礼”。所谓“揖”者,拱手为礼也。“拜”者,即跪拜,有稽首、顿首、空首、振动.等共分九种,分别用在不同的场合。

臣子见皇帝的礼仪没有太大变化,《大明会典》规定:“稽首顿首五拜,乃臣下见君上之礼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等很详细,但朱翊钧多加恩赐座或免跪,诸臣也都渐渐习惯。

改变较大的是官员之间和百姓之间,明初施行的“官民揖拜礼”乃朱元璋所定,主要目的是废除元代“胡礼”。元人多用跪拜,而朱元璋为养民心士气,规定官员间差四级之内可用拱手礼。民见官于内室不得跪拜,唯在公堂之上才用拜礼。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官民揖拜礼”渐渐不流行。类似于“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煊赫人物身边不乏膝盖软的人——无论是官场还是民间。

当然,也有骨头硬的。海瑞就因遵守祖制,才得了个“海笔架”的外号。

最近几年,朝廷三令五申,并抓了些不遵礼制的典型,官民揖拜礼才再度流行起来,尤其紫禁城内,诸臣无不凛尊。

张四维见诸臣拱手见礼,也颤巍巍的拱拱手还礼。站在他对面的王国光见他呼哧带喘的样子,心中暗笑道:“这般仍恋栈不去,这孙贼还真是好权.”

张四维坐在离御座最近的上首,对面是宫廷大臣英国公张元功,皇帝并未进殿。此也是应有之意,总不能让皇帝等着大臣。

坐定后,静鞭三响,诸臣停止交头接耳,个个正襟危坐,目视前方。只听一阵脚步声响,有内监高声道:“陛下驾到!”

于是众人离座,在两侧椅子后排班跪倒,口中山呼万岁。朱翊钧走到御座前俯视众臣,随即抬了抬手。

内监接着喊道:“平身,赐座!”于是张四维、张元功以下,皆谢恩归座,朱翊钧也在御座上端坐。

随即他开声道:“一甫。”罗万化吃了一惊,忙起立躬身道:“臣在。”

罗万化相貌清癯,年五十五岁,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正是当打之年。听皇帝极少有的称他的字“一甫”而非“康洲先生”,他心里怦怦乱跳。

朱翊钧问道:“一甫在缅甸多年,与西班牙人多有接触,你以为马尼拉之战后,他们将作何反应?”

罗万化沉吟一下,即朗声回奏道:“西班牙吞并葡萄牙后,费利佩二世志得意满,自以为武功之盛冠绝寰宇,无法接受败局。如今马尼拉落入朝廷之手,其民多有杀伤,臣以为他别无他法,只有以战应之。”

朱翊钧听了,沉默了一会儿,问道:“朝廷应如何措置?”诸臣听了这话,都讶异的看向王国光、潘晟等人——皇帝这般问,应该是已经接受了罗万化在皇极殿中发言观点。

罗万化早有腹案,立即回奏道:“萧谢二人尽管无旨而取马尼拉,但既然已经做下了,朝廷也没有将之还给西班牙的道理。臣建议以五策应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