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扩土(下)(1/2)
放眼全国,人地矛盾此时已经非常突出。东北的大开发,是朱翊钧为这即将爆炸的锅炉,打开的第一个减压阀。
国朝极盛时,疆域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北达戈壁沙漠,西北至哈密;西南临孟加拉湾,并收复安南全境;在青藏高原上,也设立羁縻卫所。国土面积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
到了万历元年时,这硕大的国土在东北收缩到辽河流域;北方全部撤在长城之后;西北新疆全无,明军退守嘉峪关;西南虽未全部折回到云南,但缅甸已经出了英主,乱事近在眼前。
号称“不割地、不和亲、不纳款”的大明,历代皇帝面对边疆地区的反叛,却束手无策。曾经占领、羁縻的国土大片沦丧。
国土的丢失,一方面是国力衰弱,力有不逮。更重要的是,历代君主中没出来一个汉武帝,反倒是一帮守户之犬儒。
仁宗之后,不管国力如何,历代帝王少有扩土之心。有一个两个有点志气的,或眼高手低,空留耻辱笑柄;或刚有振作之意便告崩殂。
等到朱翊钧接手,这原来超级大的国土,此时只剩下一半多些,比三国时魏国的国土面积没大多少。
而万历元年的帝国人口,黄册统计约为六千五百万。朱翊钧根本不相信这个数据,去年让锦衣卫在东西南北各选了一地,做了抽样调查——南方此际在黄册之外的能有在册的一半,北方在黄册之外的也超过至少三分之一。
按这个比例粗略的估计一下,目前全国人口数应该在一亿二千万左右。以成祖时不到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养活超出成祖时期接近一倍的人口——朱翊钧用脚指头思考,也能判断出民间蓄奴成风和人口价格低廉的原因。
明代中后期,勋贵、缙绅、商人、豪强加大了对土地的掠夺,他们一方面偷税漏税,一方面将赋税、劳役的负担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而小农经济的脆弱特点在此时暴露的最为突出,稍微过头一点的自然灾害,或者家庭变故,就能立即把一个小自耕农之家撕成碎片,堕入佃仆的厄运。
嘉靖初年,大明律明文禁止的蓄奴之令在经济规律的冲击下,已经名存实亡,此际的明人或笔记中,大量出现关于使用奴仆的内容。
到了万历时期,苏州府嘉定县的县志中已经出现了“大家童仆,多至万指”的记载。说明此时大户家蓄养奴仆已经超过了数千人。
到了明末清初,在各地农民起义的影响之下,奴仆跟着大规模“奴变”,南北各地动辄上万奴仆暴动。徐霞客的家族包括其长子徐屺在内二十余人都死在“奴变”之中,侧面反映出此时的人口压力到了何等地步。
......
朱翊钧将锦衣卫调查的大户之家蓄奴的数据一摆,再分析一下自耕农大规模破产的原因,张居正、吕调阳都为之默然。
吕调阳家中奴仆没张居正家多,但也过了百数。此前他从未把奴仆价格和人口土地矛盾联系起来思考,今日被皇帝一语道破,深感悚惧。
朱翊钧道:“人生而为人,没有自甘贱籍的。若非为了活命糊口,谁家能典儿卖女?再说这些人口莫非不是朕之赤子?东北之开发,毋庸朝廷费心、费力动员百姓移民,朕有一策,或可缓解东北地多人少之弊。”
张居正听了,心里又出现了皇帝用天马行空的想法,解决自己束手无策可题时候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窗户纸一下子换成了玻璃窗,满屋子立即透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