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香江户口(1/2)

此时,国门刚刚打开不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中国企业的负责人很有吸引力,都想找个机会出国去看一看,玩一玩,开开眼界。

当然,除了这个摆不上台面的理由,这些人还有着其他理由。

比如国外的光刻机的是经历过长期使用验证,可靠性更高、安全性更好、价格更低等等。

而且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就出现了一股认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潮。

坦白的说,这个思想在经济落后的八十年代,还是有一定正确性的。

毕竟国家手里没钱,而国外技术设备和国内已经形成代差的时候,就应该去想着如何花更少的钱追赶世界。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是能够在短时间内,以较少的成本发展起来的,因此这句话,在创业时期,是完全正确的,。

但发展到一定阶段,积累了人才,积累了经验,积累了资金之后,就应该因地制宜的去看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支柱产业上面,更要坚持自主开发,哪怕是要承受一些代价,以免在关键时期被别人卡住脖子。

可惜现在的中国,并没有经受过这种教训,对于产业保护上也没有多少重视。

因此那些早先还和清华大学商议购买投影光刻机的单位,纷纷开始改变。

就连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并下了订单的,科学院半导体所109厂及北京、上海、天津、无锡等地的其他大单位,都纷纷取消了订单。

几乎是在一瞬间,就让清华大学研发制造的新型自动光刻机没有了市场,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

要知道这个光刻机项目从前期立项,到后期的研发,可是消耗了大量资金的。

在这个特殊时期,不论是国家,还是清华大学,都没有多少余粮,去维持一个不挣钱的项目。

部委和清华原本都是希望凭借着产品销售,来为后续研发提供资金,自己形成造血能力。

但现在这个打算破灭了,就让这个光刻机项目走到了解散的边缘。

李皓也是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不过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开始介入。

虽然李皓可以让苏远程出面,向上级部委陈述利害关系,或者自己出钱来支持后续研发。

可这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李皓需要的是一个能对自己言听计从的研发团队,这样才能以后世的经验,来引导他们的发展方向。

所以李皓需要他们经历绝望,然后再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将项目收归自己名下。

当然,在此之前李皓还需要多做一些准备,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

让李皓开始明白,2000年后的一些经验,是不适用于2000年前的。

在这个时期,因为国内需要购买大量国外技术设备,可是自身又外汇储备不足,所以对引进外资极为重视,甚至将其做为了主要政绩之一。

这就导致在实际管理中,外资企业能得到的政策会比地方民营企业更好,而且还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具体到自己身上,李皓没有做外国人的打算,便想着去拿个香江户口。

反正外资企业能有的待遇,港资企业也能享受到。

为此李皓就给苏远程打了电话,请他帮忙给自己办理香江移民,和公司注册。

苏远程的思想开放,对于李皓想要往香江移民的想法,并没有反对的意思。

只是询问道:“这事你爸和你大伯知道吗?”

李皓半真半假的跟着苏远程吐槽:“这个暂时不知道,不过我爸那里没事,自从我给他们厂联系完业务后,他现在对我态度可是好的不得了。

倒是大伯那里,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让他对香江的意见那么大,都让我感觉大伯是在香江那受了什么伤似的。”

苏远程自然是知道李奕的身世,李奕根本就不是李国荣的亲生儿子,他的生父是香江人,只是最后这家伙抛弃了李奕的母亲。

说起来李国荣也是个情种,明明知道李奕的母亲已经怀了他,可还是因为喜欢,就选择娶了她。

之后更是在李奕母亲死后,就没有再娶,而是独自拉扯着李奕长大。

长辈们的事,苏远程自然不愿意给李皓说,毕竟他是以为李皓不知道的。

“你不要乱说,你大伯不是这样的人,不过你既然打算要继续做生意,那有个香江身份也好。

这件事我让人来帮你办,暂时就先瞒着你大伯。”

李皓笑道:“那就多谢苏伯伯了,另外还有个事情,我想请您帮我物色几个人才,里面要有大型现代化工厂管理经验的。”

苏远程疑惑问道:“怎么,你这大学刚读半年多大学,就有新项目要做了,是关于哪方面的。”

“一个可以取代录像机的划时代新产品,现在我已经把雏形给做出来了,等到放暑假的时候,我去香江找您,到时我再详细跟您说。”

苏远程答应道:“好,那我就拭目以待了,看你能不能给我一个惊喜。”

挂了电话,李皓就去找了李国明,这事可以瞒着李国荣,但这个亲爹还是要告诉的。

李国明初听下来,还是一脸的反对,最后在李皓苦口婆心的讲解下,还有未来订单的诱惑下,最终还是同意了李皓的想法。

毕竟在李国明想来,香江没几年就要回归了,自己儿子反正都是中国人,只不过是户口换了个地方而已。

对于普通人而言,想要获得一个香江身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对于既有钱又有关系的苏远程,这事就很简单了。

没出半个月,在李皓都没亲自到场的情况下,就把身份和公司都给落实了下来。

不过这时李皓并没有马上行动,而是又等了一个月,直到清华正式决定放弃光刻机项目时,李皓才出来找到了许教授。

“徐教授,学校真的打算要放弃光刻机了吗?现在集成电路的重要性,已经展现出来。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重要,咱们的团队现在已经是全国最领先的。

如果现在连我们都放弃,那以后国内在这方面就真的没有指望,只能仰人鼻息了。”

try{ggauto();} catch(ex){}

徐教授闻言也是长叹了一口气:“学校也有学校的难处,现在国家下拨的科研资金越来越少,而光刻机的市场前景也不明朗,学校不可能全部都投进这个无底洞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