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2/2)

在乔银的眼里,哪怕是方皓这种不着四六的官员,也比清流士大夫靠谱。所以他非常喜欢出来闲逛,欣赏着那些坏人想干坏事,又不敢干的怂样。

当然除了这些,乔银喜欢看的东西还有很多。

这次出海,他们带来了不少工匠。港口边终于有了一座简易船场,不少船工正在修复那两艘漏水的倭舰,这是乔银非常喜欢看的项目。

还有营地放养的各种牲畜,需要有人修牛蹄,钉马掌。乔银也经常看马夫给马打掌,一看就是几个时辰,甚至还自己动手学了点技术。

其他人自然也没闲着。一心钻研水车的丘小珍,也经常帮工人们修建水库,祁小怜也和孙连诚打得火热,学着烧窑,镌刻,力图能把磁力锅真正完善起来。

相比起来,郎先生依然有些我行我素。

尽管被乔银费心费力解救出来,但他还是回到了东岸雨林,去研究蓝陀银松……

……

轰隆……

天空中,仍旧是雷霆滚滚。雨林地带的降水永远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

噼哩啪啦!……

乔银走在泥滩之上,就见前方不远处一道闪电落下,正打在雨林边缘!

不过他并没有惊慌,因为他知道这是郎先生在用金石之力牵引天上的雷霆。

停在滩涂边,乔银静静品味着雷霆的震荡。

直到黄昏之后,雷雨终于停歇下来。天空重新放晴,东方的天空已经出现夏夜的繁星。

重新迈开步子,乔银慢慢走到了刚才闪电劈落的地方。

另一边,郎先生也从远处的一张帐蓬里走了过来;二人相视点头,最后一同来到目的地。

滩涂上,是一座简易的金石台:同样由一圈树木搭建而起,上面架着镀了黄铜的马蹄铁;郎先生把手一招,将铁取了下来,微微测试了一下。

马蹄铁自然全部都成为了磁铁,这项工程大家早已轻车熟路,并没有什么稀奇了。

因此郎先生的注意力,是搭建金石台的那一圈小树苗。

“有什么成就吗?”

乔银也凑过去,用手抚了抚一株被炸得焦糊的树苗,微微感受着它的变化。

郎先生也仔细观察。

直到天完全黑透,他才失望的摇了摇头:“没有,一个都没成……”

乔银也叹了口气:“连雷木都没有一根?”

郎先生再次摇头:“是啊,都报废了!看来不是所有遭过雷击的树都能成为雷木的,十有八九只会被劈死。雷木都这么难得,更何况是朽木树妖了……”

“没关系,我们可以继续努力的。”

乔银望了夜幕下的雨林一眼,却并没有放弃希望,“这雨林比想象的要大,资源充足,只要不刻意损毁,总归有一定概率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原来,郎先生是想人为的再制造一些雷木,甚至想再制造一株“朽木树妖”!

这种想法实在有些疯狂,但洋务衙门一直在做。

放在以往,人们的生产发展缓慢,大多数机遇只能在经验中慢慢摸索。可能数十年,数百年的一次意外,会诞生一点新技术,这实在是满足不了需求。

正如他们得到的那株朽木树妖,可能千百万次的雷击,才孕育出了这么一个。

只有洋务衙门打破了旧有观念,开始主动去偿试做一些事情:既然雷击诞生出了朽木树妖,那就创造雷击的条件,化被动为主动。

这样的投入必然是很高的,可一旦成功,收益也是巨大的。源州接连出现的技术革新,就是愿意投入的人用心血凝聚而来,这都是来源于观念的变化。

“郎先生,我和您一起干怎么样?”

“行啊!”

乔银喜欢看各种新奇玩艺,郎先生自然也欢迎他留下来陪着自己。

次日天明,二人再次深入到雨林之中砍伐蓝陀银松的树枝,然后扦插培育为幼苗。

适量的修剪枝叶,对蓝陀银松这种大树基本没有影响,它们很快就能抽出新的树枝。可以说,这片雨林只要利用得好,资源几乎连绵不绝。

对于这项工作,乔银自然不陌生。移栽到瑚州的第一批蓝陀银松,就是他帮忙种的。

看着认真扦插的乔银,郎先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小乔,你能不能帮忙试一试,开发出这些幼苗的‘谷神一窍’?”

乔银回过头,见郎先生认真地说道:“你救我出来的时候,就是祭炼朽木树妖的穴窍才成功的吧?我一直想,人开发穴窍能促进修炼,那其它生灵如果开发穴窍,是不是也能成长得更好,成材的概率会大一些?”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

乔银听了,顿时脑子就亮起来!他马上遁出一枚念头,融入到了这株幼苗的树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