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1/2)
“你知道地球上的五次生命大灭绝吗?”
在持续忙碌了大半天后,刘院长邀请杨衣进入自己的办公室喝茶休息。
将一杯清茶放在杨衣面前,刘院长突然这么问。
杨衣心中一动,“看过一些相关科普,但只了解一些皮毛。”
刘院长没有丝毫嘲笑的意思,耐心解释说:“第一次奥陶纪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当时地球85%的生物物种消失了,比如大型鹦鹉螺、三叶虫等;
第二次是泥盆纪大灭绝,距今约3、6亿年前,泥盆纪被称为“鱼类时代”,最早的两栖类也爬上了陆地,在这次大灭绝中,地球82%的物种消失了;
第三次是二叠纪大灭绝,距今2、5亿年前,是古生代最后一个纪,爬行动物的时代,这时陆地已经连成一片,海洋面积被压缩到最小。在这次灭绝中,地球95%的生物物种消失了,大部分是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等,是灭绝规模最大的一次;
第四次三叠纪大灭绝,距今约2亿年,在这次灭绝中主要是爬行动物,地球76%的物种消失;
第五次白垩纪大灭绝,距今约6600万年前,这次大灭绝结束了“恐龙时代”,地球80%的物种消失。”
简单解释完,刘院长喝了口茶润了润喉。
“这五次生物大灭绝之间的间隔并不相等,我看不到其中有什么规律。”杨衣说。
刘院长赞赏的望了她一眼,“抓重点的能力很好啊,是的,五次生物大灭绝间隔的时间分别是6300万年、2600万年、5100万年、1.35亿年、6500万年,其中看似没有什么规律,但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环境改变导致的物种大灭绝并非是朝夕间完成的,有的时候会持续进行数百万年。而且大大灭绝只是显化的较明显,经过我们的研究,地球上还存在一些周期性的小规模灭绝事件,其周期大约为3000万年。”
“3000万年?”杨衣觉得这个数字有点熟悉。
“是的,听起来是不是很熟?”刘院长提示了一下,“1990年,科学家对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发现的直径100英里撞击坑进行研究,多数科学家认为这个撞击坑与恐龙灭绝有关,因为其形成的时间与恐龙灭绝时间点吻合。同时,科学家也对过去发现的撞击坑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隐藏着一个“潜规则”,即大约每隔3000万年的时间都会出现大型撞击坑,并引发地球上一系列的生物灭绝。”
杨衣心头一震,明白了刘院长想说什么 。
“宇宙学家将撞击坑与太阳系所处的位置联系了起来,研究人员认为3000万年这个周期与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央的公转时间有关。根据天文学观测,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央公转一圈大约是2.5亿年,但公转的轨道上并非“畅通无阻”,每隔一定时间都要穿过银河系盘面中部,这个时间刚好是3000万年。
“一旦太阳系进入较为密集的银河系盘面区域,就会受到外界引力,比如某些的暗物质的干扰,可扰乱位于太阳系外侧区域的彗星、小行星,导致其脱离原有轨道进入太阳系内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