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军火二道贩(2/2)

“徐礼部的代写奏疏已经通过通政使司呈给皇帝陛下了。”汤若望悟性好、学得快。加之在耶稣会总部,圣保禄教堂,修习过一段时间的中文,因此很快便能熟练地使用包括自称、敬称、谦称在内的各种称呼方式。并大致理解了各部门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汤若望十分赞同利玛窦为耶稣会制定的在华传教的基本方针:想要把教义传播至中国,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中国人”。如果要让他在科隆选侯国的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和中华帝国的大明王朝之间选一个效忠的对象,他将毫不犹豫地抛弃自己出生的地方,成为大明皇帝的臣子。

try{ggauto();} catch(ex){}

“你在说什么?这里没有外人,伱拽那些听不懂的中文干什么?”从出发之前到现在,迪尼什·若昂努力学习了一個多月的中文,可到现在他连皮毛都没掌握,所以完全听不懂“徐礼部”、“通政使司”这样没被翻译出来的专有名词。

“哼。我劝你还是趁着这个恩赐的空档好好学学天朝的语言吧,皇帝陛下可不会了解远夷藩邦的语言。”汤若望还有一句话没说,但他憋住了:皇帝陛下见不见你们这些海商还两说呢。

汤若望了解到,大明自开国以来就不待见商人,祖宗成法将商人放到“士农工商”的最底层。虽不至于像种姓制度那样将商人打为贱民,但仍然制定了很多贬抑商人的规定。比如,原则上农民可以穿着用绸、纱、绢、布四种衣料制成的衣服,而商人却只能穿绢、布两种衣料制成的衣服。

也就是说,商人们大概率是见不到皇帝陛下的。请商通航的呈请只能通过耶稣会代为传达。而且这还需要徐礼部出面,提前试探皇帝陛下对此事的态度,并确定皇帝陛下不会对此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如果皇帝陛下不同意,那说再多都是废话。

“尼科洛·隆戈巴尔迪会长。您不是说皇帝陛下十分看重保禄阁下练的兵,所以需要大量的枪炮吗?”哈拉尔德·布兰特没有和汤若望打口水战的心思。而是绕开他继续向龙华民发问。

哈拉尔德·布兰特算是卖军火的二道贩子,使团贡船里载着的火枪和大炮就是他出面筹办的。他在伊比利亚半岛很有门路,甚至能和西班牙的利尔加内斯炮厂搭上关系。这个炮厂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于1617年新建的,为的是满足王室对火炮的需求。

哈拉尔德·布兰特既是商人也是赌徒,在龙华民宣布大明的皇帝想要筹建一支西式的军队的时候,哈拉尔德·布兰特便主动地表示愿意为这次出使活动提供上贡用的火枪和大炮。

更有甚者,在使团出发之前,他便派着自己的大儿子带着大半身家乘着返欧的船去西班牙招募枪炮技师。他早已不满足做二道贩子,靠那些零星的军火生意“养家糊口”。他想在中国建一个枪炮厂。

冬月初一的行刑示众之后,他更加深了这个想法。哈拉尔德·布兰特从未见过如此庞巨的宫殿建筑群。在他看来,宫殿不只是权力和强力的象征,更是财富的具象。

那位天下一人的皇帝拥有的财富一定是超越想象的,只要能得到他的垂青与恩准,在大明开厂造炮,那他一定会成为东方商路上最有财势的商人。至于信仰,比起耶稣基督,他更崇拜财神赫尔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