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商业社会(特鸣谢书友 十七年龄老书虫 的2张月(1/2)

柴宗训喝了几口茶,续道:

“每司设司长一名,次长二名,官职分别为正五品和从五品。司员为正六品。

至于针对当下我大周州府数目,应当新设多少个司,就由内阁这些天讨论确定后,上禀给朕。

官员不足的问题更好办,扩大进士录取比例即可。

寇爱卿,如今我大周进士录取的比例如何?”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唐时期,最初由吏部主持,主考官为考功员外郎。唐朝开元年间,科举考试转由礼部主持,主考官升为侍郎,并被后代延续。

吏部是管理官员选拔、升迁、奖惩的部门,而礼部则主要负责祭祀、典礼、外交、学校、科举等事务。

科举考试从吏部转到礼部,标志着科举考试机构完全从官员铨选机构中脱离出来,取得相对的独立性,这是科举制度向规范化发展迈进的重要一步。

柴宗训废除“推举制”和“恩荫制”后,所有人皆需通过“科举”,方能步入仕途。

因而这些年来,主持科举的礼部,权势渐重,已从之前六部中排名末尾两名,上升至了前三位,地位与吏部、户部不分轩轾。

寇准出班道:

“回禀陛下,自开“四科科举”以来,我大周科举历年来录取人数已远超历朝历代同期,百姓中的良材多了许多晋身为官的机会。

总体来看,目下全国科举,自考秀才开始计,至中得进士,文科录取率约在万分之六,武科录取率在千分之一,商科录取率在千分之三,工科录取率在千分之五。”

文科需要攻读的经史子集浩如烟海,难度自不必说。

而武科亦需家境优渥、自小培养。

商科和工科则因新开不久,竞争相比文武两科要小些。

柴宗训笑道:

“如今朕大周已开始全面步入商业社会,四科进士这录取率太低了!

随着商业社会的日益繁荣、行业众多,朝廷所需管理的政务未来必将持续大增。

传朕旨意,自今往后,四科科举自秀才的乡试起,录取率一律提升一倍!

并在各州府中,于刺史、通判之外,新设知州一名,专管民间商贸、工坊之事,促当地的经济发展。”

大周官员体制大体承唐制,刺史主管州府的军政大事,通判则负责当地的剿匪缉盗等治安事务,经济上之前并无专门的官员主管。

圣旨发出之后,全国的士人、官员皆大欢悦,因皇帝倍增科举录取人数,便是多了许多民间人士读书做官、改变命运的途径。

而随着工、商科举开科取士十多年来,计有二十多万名工商进士步入官场,不断扩大全民对工商的认知和重视。

在柴宗训这些年的大力推动下,“要想富,看工商”已在大周百姓中形成了共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