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切了(1/2)
晚上写剧情的时候发觉了不对,原因很简单,这本书大纲里是后宫文,设定上也是,杨玉环是要收的,李星鸢也是要收的,还要收很多很多
这本书的大纲是塑造压抑氛围,营造阴谋诡计的氛围来推动情节。但现在全文看下来这基本写的一塌糊涂,我习惯借历史穿越写阴暗环境,阴谋诡计下,带点颜色的言情文。
但我写着写着,翻着翻着,我看不懂刘备这个人了,写不出来他会做什么了
对于剧情里的变态或者阴暗行为,我想着刘备会怎么做,我发现我写的是错的,这些压抑情节需要高潮去释放,我查了很多资料,要么是杀人释放的,要么是背叛释放的,要么是是玩颜色玩阴暗去释放,历史上印象深刻的永远是那些情节
这里面我想说曹操。
屠城这种事,袁绍、曹操他们都做过,锅也是不是不能甩,大家都是坏人也就等于没有坏人。
大概就是这样子。
但是这些个人是一开始就已经是这种政治机器了吗?也不是。
或许误杀吕伯奢全家的时候我觉得曹操心情是极度痛苦,凄凉的。
但后来人变了。
徐州的曹操开始杀人,在那个乱世,他可能觉得一路走过来的压抑和不甘终于以极恶的姿态爆发了出来,但是他这种转变是令人同情的,可以理解的,他承受不住的压力,是大部分人也承受不住的,他干的这些事,是几个承受了太多苦难的普通热血青年会干出来的那种事。
因为他们知道要保卫的汉朝,实质上已经灭亡了。
汉朝时期的经济基础已经瓦解,儒家原教旨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已经崩溃,娇艳的花朵绽开在历史的废墟上,长安时代的遗迹周围充满了开始胡言乱语指着洛水发誓的公卿——在时光的洪流面前,“存亡继绝”不过是一句善意的谎言。
曹操面对着这么一群人,精神也垮了,垮了之后,再怎么屠城,那都无所谓了。
是时代把他变成了这样。
大多数文学青年都有理想幻灭的那一刻,只有那一刻到来,才能决定你是真正的卫道者,还是爱好者。
曹操和袁绍一样,他只是爱好过书上的那些道理。大部分人,包括曹操,他们是不由自主的,他们的性格是被他们的遭遇所决定的。
而他们很不幸,遇上的全部是这种事。
曹操是个有感情的人,他能写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同情一个美好灵魂的毁灭。
他经历的那些事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都太残忍了,北方之地,十只存一,而年轻时期的曹操却又是那样的有趣,那样的有才华,有天赋,有理想,所以这种灵魂的毁灭是令人悲痛的。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