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太学之议后(1/2)

郭嘉是五人中年纪最小的,且是唯一一个白身。可他自认为不逊于在场之人,并不会因此而妄自菲薄。

他听闻荀赞赏王粲在诗赋上的天赋,反问道:“文若以为,在祢衡的诗赋中,我等又是何种面目?”

荀但笑不语。

崔琰则感慨说:“听其言,观其行,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崔琰原本不知内情,闻言听出了荀话中的含义,凉州的战事要结束了!

如果内容出错稍后用浏览器尝试阅读!

话题来到此处,顺势便从王粲等人的身上转移到了朝政。

而刘辩,并不着急。

等到快要回宫时,刘协带着几分小心翼翼请求道:“皇兄,我以后能去太学读书吗?”

但关羽不说,却有人想到了这点。

辩论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在这场太学之议中,有数人给刘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要改变一个三观定型的人,仅仅依靠言语是行不通的,毕竟现场也没人会嘴遁。

这是刘辩主政以来的最大感悟――想要做事,必备钱粮。

张昭与赵昱、王朗互为好友,其成为太尉府的曹掾,便是因为赵昱向马日举荐的,他属于极端的改良者。

只是这事终究是个不算秘密的秘密,就没必要拿出来说了。

唯独李儒这个名字……可董卓他都能容忍,区区一个当打手的李儒而已。

刘协重重点头。

能够站在此处争论之人,谁没有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话术。

关羽没有拒绝,马颖曾受他举荐,算是朝中与马腾联系的一个纽带,此事马超未必会对他坦诚相告。

不断汇聚进雒阳的人才,可以从中慢慢招揽愿意为国效力之人。

关羽则想到了羽林郎告诉他的刘辩认识马超等人之事,不禁眯着眼睛暗想:“陛下连这一层都考虑到了吗?马超能与陛下亲善,自不会因为区区祢衡之言而对朝廷有怨恨之心。”

所谓改良派,即支持均输法的继续施行,但却不认可现在均输法的施行方式。一说将大商人剔除出均输官,以正直贤良的士人取而代之,另一说朝廷绝不可以均输法牟利,而是要利用均输法平抑物价,将从百姓中所得之利还于百姓。

而李儒属于改良派中折中的,他既不谋求将商人全都踢出去,也不要求朝廷不得丝毫之利,突出一个和稀泥。

历史上的盐铁之议前后共辩论了五个月方才以取消酒类专营而结束,今之太学之议,究竟何时结束,则掌握在刘辩手中。

首先便是太学博士李儒,支持改良派的均输法。

其中,荀久在尚书台,对政务的了解是最多的。他心中有数,不至于吐露朝中机密,但一些可以说出来的消息,他也不会遮掩。

至于强烈反对均输法的士人们,许劭、陈宫、南阳名士宗承等人,反对的理由左一句恶吏欺民,右一句于民争利,至于增加岁收的办法……也只能喊出书中的一些大道理。其中陈宫倒是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息战,让朝政的重心回归内政,赢得了不少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