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可见的危险(1/2)
众人各自坐下,伴随着锣鼓敲响,《北西厢》演出正式开始。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所写的著名杂剧,兰班因能够唱完全本《北西厢》而在江南大为出名,背后的努力非常值得尊敬。
《北西厢》的原本有五本二十一折,全部演下来,要从早到晚连轴转的演上两天时间,光是让舞台上的演员背下这么多戏词就不是件容易事。
但问题是这么长的《西厢记》谁有耐心看呀?
比如王文龙看着这有名的《北西厢》就越看越暗暗皱眉――太拖沓无聊了。
在江南演出的西厢记,经过几百年时间早已经被各个班社所删改,固然丢失掉了一些情节,但也因此将剧情塑造的更加曲折。比如此时民间演出《西厢记》之中已经渐渐将红娘作为挑动者的形象。
娇俏可爱又有侠义精神,帮助小姐追求爱情的小红娘,在这出戏的之中的角色越来越鲜明。随着时代发展,这个人物还会被继续拔高,到了近代京剧《红娘》里,荀慧生演的红娘干脆作为剧中主角了。
而马香兰这一受文人追捧的《北西厢》择尽全力还原北曲的原貌,红娘还是一个小配角,许多被后人发现出来的《西厢记》内容都被舍弃。
不过台下的其他人却是看得津津有味。
此时文人大多有是古非今的想法,觉得古书古曲古文就是彼当下流行的音乐更加高雅有趣,听的不懂没关系,越是富有古味他们觉得越高雅。
这年代的文人喜欢听对白极多、对唱极多的“肉子戏”,演戏时这些文人会“坐台下,对院本,一字脱落,群起噪之,命又开场重做。”
拿着古代的唱本,对着台上演员的唱词,一个字一个字过关,唱错一个字就要罚戏。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享受戏剧,更像是考记忆力、背唱词,非文人看了这种戏只会觉得无聊。
等三折戏唱完,众人都鼓掌喝彩,冯从愆高声赞道:“兰班做北曲《西厢》真是吴中一绝,古韵悠然。”
确实是古韵悠然,两个小时的演出完全是按照王实甫的原本在走,一个字都不带改的,演员记忆力足够强悍。
俞安期拿出一张契约说:“建阳先生请过目,这是班社的股本情形。”
王文龙扫了一眼股本情况,发现薛素素在班社中只占了一成股份,俞安期、冯从愆各自占股一成,谢肇战鼓三层。还有四成股份则是由那里将军出资。
这个班社有马湘兰生前的名气,以及现在薛素素的名气加持,又有谢肇这样的名士指导,还受到了大金主的资金赞助,光凭名气就能够往来于达官显贵门下,想来收入是不缺的。
但王文龙却感觉这班社未来的发展有些问题。
马湘兰已经去世,随着时间越久,她的名气渐渐就会消散。而薛素素现在也已经自赎身价的退隐,再过几年说不定找个人就嫁了,名气也在降低之中,谢肇则纯粹玩票性质,俞安期年纪也大了,不知还能为班社操劳几年。
兰社现在还能挣钱,但若是还走这种高端名流路线,以后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亏本买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