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治国的目的(1/2)

第147章治国的目的

做生意的人比读书人更加追捧《国富论》,一些机户、染坊主不识多少字,但是却争相求购《国富论》,甚至为了读懂此书找先生一个字一个字念来听。

王文龙的《国富论》发表之后迅速催生出最早的本土经济学家,在万历年间他们还不是多么有声望,但这股风潮一直延续下去,到几十年后,这批经济学家将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他所树立的《国富论》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鼻祖起点太高,一本书直接涵盖了后世许多经济学的讨论范围,也直接限制了后世中国经济学家百多年的视野。

直到几十年后不少大明经济学家还直接高呼:“吾笔只为静观先生作注也。”

而且许多学者将这本书往奇怪方向解释,间接塑造了一种新的儒学类型,试图将儒家学说和经济学统合在一起,造出的东西不伦不类,最终归于陈腐一流。

此时《国富论》的影响力其实还未发生到极致,因为在三吴之外大明的资本主义萌芽还不明显,要随着时代发展,这本书的伟大将越发为世人所知。

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欧洲最早的宏观经济学者威廉·配第还要二十几年以后才出生。

以至于后世东西方经济学家们讨论经济学的起始,一直有一个很大争论。

中国学者以为王文龙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结晶,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先哲。

但许多欧洲学者却坚持认为经济学的根源起源在欧洲,因为欧洲的经济学从大航海时代到工业革命有一条明确的发展脉络,而中国的经济学像是石头里生长出来的。

甚至有欧洲人宣称:“没有王文龙,中国再过一百年也不会有经济学。”

“王文龙是西方教育在东方的产物,是一朵生长于石头之间的花朵。”

但是欧洲人又不能不承认最早的经济学著作诞生于大明,而且以此为起点,大明的经济学研究也流传下了一条明显的繁衍脉络,反超欧洲,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这时的王文龙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国富论》已经引起这么大影响,他还待在福州忙着报纸发行的事情,一些看到《国富论》心情激动的读者却已经找到福建去。

……

“建阳先生,建阳先生可在?”

一大早王文龙还没吃过早饭,就听到屋门外有人在大喊他的名字。

王文龙让王平保去看看,王平保出门看了一眼回复说道:“是那位仙霞关上遇到的黄小先生带着两个朋友来了。”

王文龙忙让王平保把他们领进来。

黄尊素和汪文言是在入闽的船上遇到黄道周的,听说两方都要来找王文龙,于是便结伴而来。

原本随着邓志谟等人各自买房、租屋搬出去之后,王文龙家中空闲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王平保的老婆带着孩子来到福州,因为王平保平时要跟着王文龙办事只能住在王文龙家中,他一家人也都住到了后宅,所以吃饭时还挺热闹。

这情况下王平保也不能继续坚持不和王文龙同桌吃饭了,否则他一家和马婆子别开一桌,王文龙独自一人坐远远的吃饭,倒像是被冷落的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