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今年选举不要投就投麦金莱(2/2)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果不讲理,那就用支票拍他的脸。
try{ggauto();} catch(ex){}
能被支票收买的人,都不配做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
只有收买不了的人,才有与之一战的价值。
但很遗憾,汉纳在几个州转了一圈之后,发现共和党愿意出来参选的人,没有一个配的。
普塔特和奎尹组成的“反骨仔联盟”的动作汉纳相比,稍慢了一些。
他们原本是打算鼓动各州中与麦金来不对付的人站出来,和他竞争一下党内候选人的位置。
可当他们开始一个一个登门拜访时,却发现那些人要么选择这届不出来选,要么索性反水,直接告诉他俩自己会坚定不移地支持麦金来。
因为只有麦金来才能带领共和党走出窘境,角逐总统宝座。
两位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共和党的领军人物郁闷异常。
他们实在无法想象汉纳到底动用了多少资源将这些人摆平。
在搞定了这些潜在的党内对手后,接下来麦金来所面对的,是共和党内“银币派”的挑战。
这一点陈剑秋为他们制定的方针更为干脆。
要么转变思想,要么滚。
接受退党,并欢迎持相同态度的人一同退,不要拖泥带水,磨磨唧唧。
所谓的“党”,就是有着共同思想和同一目标的一帮人集合在一起,
想不明白的,趁早滚蛋。
这种强硬的态度,让那些成天喊着退党的人心里打起了鼓,最终真的退党的反而成了少数。
麦金来和汉纳的团队按照既定的方针忙碌着。
当时间来到1896年6月,共和党的全国大会在圣路易斯召开时,州长麦金来成为本次共和党的候选人,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他在最终的党内投票中大获全胜。
和共和党的江山一统相比,他们的主要对手,民主党遇到的事情就麻烦了许多。
现任的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没有选择寻求他的连续第二个任期,一来是因为他在任期间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政策饱受诟病;二来他自己也心力憔悴,打算退休。
所以,这给党内的其他人带来了机会。
前国会众议员威廉·詹宁斯·布来恩被推到了前台。
他生长于尹利诺尹州,曾经担任过律师,口才非常好,演讲极富感染力。
此人是一个坚定不移的“金银复本位”制度的支持者。
他在民主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了着名的《黄金十字架》演讲,痛斥金本位制度是资本家和有钱人对于平民的剥削,因而获得了民主党的提名。
随后,他又获得了平民党的提名。
后者在过去的几年在不少州攻城略地,其中就包括霍利担任州长的加利福尼亚州。
他们和民主党联合了起来,共同对抗来势汹汹的共和党。
正当这位年仅36岁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信心满满地准备向总统宝座发起冲击的时候,民主党内部却产生了分裂。
一部分对民主党现状不满的波旁民主党的保守派人士创建了国家民主党,并提名参议员约翰·m·帕尔默。
选举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十字军式的斗争,整个共和党的力量,都被调动了起来。
到了十月的时候,受共和党控制的报纸上开始统一发力,
他们开始对布来恩的政策漏洞进行攻击,告诉工人们,如果选择了布来恩,那就意味着压缩就业,也就是更多的工人将面临失业。
在报纸海量信息铺天盖地地攻势下,民主党内部,再次发生了分裂。
正如陈剑秋之前所说的那样,不光是共和党内部会面临货币问题,民主党也是一样。
很多支持“金本位”制度的民主党人选择背叛自己的党派,和共和党站在了一起,因为在保持的分析下,他们深深地觉得布来恩的方针会将美国带入深渊。
同时,民主党的中产阶级人员更加惧怕无政府状态。
甚至布来恩的基本盘——工人们,也在报纸的影响下相信银元的通货膨胀将导致价格的上涨,比改善了的工资涨得更快。
对此,布来恩变得有些难以支持。
那些原本手拿把攥的西部州,竟然都明显地开始倒向麦金来。
最终压死布来恩和民主党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新墨西哥州以及附近各州的华人政客明确地表示将会支持麦金来和共和党。
华人的总人数虽然依旧不多,可足以对局部和周边的选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
最终的投票在11月进行。
布来恩兵败如山倒。
无论是普选票,还是选举人票,他都大大落后于麦金来,至于那位从民主党分裂出去的候选人,更是只获得了个位数的选举人票。
这一次的选举,民主党一败涂地。
布来恩不得不面对失败的事实。
而威廉·麦金来,则将成为下一任的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