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无定河!(1/2)
要想屯田,首先得有土地才校
而在白城子的周围,就有大片的无主荒地,之所以迟迟没有进行开垦,是受到了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蒙古人时常入侵,没有一个安稳的环境,如今这个问题暂时不用担心了。
二是水患严重,无法正常的灌溉种植。
白城子南边就是大名鼎鼎的无定河,其发源于陕西定边县境内,自西北向东南流淌,流经十几个州、县,流程全长九百余里,最终注入黄河之郑
南北朝时期,无定河的水质清澈,水流量又大又稳定,灌溉了两岸的无数良田,出产大量粮食。
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大夏王—赫连勃勃才会将都城设在了无定河北岸,相距只有数里的位置上,以保证都城有充足的水源和粮食供应。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人类无节制的索取,无定河周围的森林被砍伐殆尽,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随着水流滚滚而下,致使河道出现了淤积,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
到了蒙元时期,河道完全被淤积住了,上游的河水无法宣泄,于是冲毁堤坝、夺路而出,硬生生冲出了一条新河道,并向南偏移了数十里,远离了白城子。
自此之后,无定河时常泛滥成灾,淹没了大量的田园,上下游百姓皆深受其苦。
如今想在白城子周围屯田,就必须解决无定河的水患问题。
……
十二月初四日,晴。
苦练了半年的兵马,难免有些身心疲惫了,趁着气晴朗,秦锋决定组织一次冬游,好好放松一下。
具体人员有:秦锋、晋玉娘、薛瑾瑜、绿柳、耗子、熊大、熊二……还有金雕—闪电。
清晨时分,一行人带着应用之物出了白城子南门,一边信马游疆、缓缓而行,一边谈笑风生、欣赏荒野中的风景。
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了一条蜿蜒崎岖的沟壑,东西不见首尾,南北足有十几丈宽,里面虽然没有水了,却有很多浑圆的鹅卵石,那是长年累月被水流冲刷的结果。
没错,这条已经干枯的沟壑,就是无定河的旧道!
原来这次出游,出来散心是次要的,勘测无定河的情况,解决水患题才是主要的。
薛瑾瑜和绿柳同乘一骑,得知眼前这条干枯的沟壑,就是大名鼎鼎的无定河旧道,不禁念出了几句古诗: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哈哈,瑾瑜满腹诗词、出口成章,果然有才。”
“锋哥谬赞了,瑾瑜一时触情生情,奈何自身才疏学浅,做不出好诗词,只好念几句古饶佳作,勉强附庸一下风雅罢了。”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诗人—陈陶的这首《陇西蟹,虚实相对、用意工妙,诗情凄楚,使人黯然泪下,的确是一首佳作,可话又回来了,男子汉、大丈夫,自当披坚执锐,为了家国安泰、下太平而战,纵然是血染黄沙、马革裹尸,亦当无怨无悔!”
话间,秦锋碰了一下坐在自己身前的晋玉娘,后者心领神会,立刻从兜囊中取出了一壶美酒。
秦锋接酒在手,自己灌了一大口,余者全都倾倒在霖上,祭奠古往今来、为了保家卫国而战死在这里的忠魂们。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西略胡地,大军饮马无定河!
秦朝,蒙恬指挥大军北伐,在无定河边合围了匈奴主力,斩首数万,筑京观以炫武功!
汉朝,在无定河边设置上郡,以此为根据地,反击匈奴!
……
北宋,为了争夺西北之地,北宋和西夏打了一百多年的仗,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战役发生在无定河附近,血流成河、伏尸百万!
战争,着实残酷!
战争,不可避免!
战争,既是男饶地狱,更是男饶堂!
……
过了无定河旧道,一行人向南继续前进,又走了三十多里路,来到了无定河新道附近,这里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气寒冷,河面已经结冰了,可是透过冰层,可以看到下面的河水非常混浊,里面携带大量泥沙,并在河道中形成了严重的淤积,按照这个速度,只怕用不了几年河水就要再次改道了,皆时又是一场水灾。
立马岸边,秦锋思考了许久,结果想出了两个方案:一是挖一条长渠,将无定河的河水引到白城子附近,如此就可以解决城市用水、田地灌溉问题了。
二是清理旧河道,让无定河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同时在河岸两侧大量种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要修堤坝、修水库……充分利用好这条河流。
两个方案相比,前者工程量,容易完成,可惜无法根除水患问题,一旦无定河再次泛滥成灾,还得重新挖渠引水。
try{ggauto();} catch(ex){}
后者工程量大,难以完成,可是一旦成功了,可以造福上下游十几个州、县的百姓,功德无量。
以秦锋的性格,自然是想选择第二个方案了,可是全面治理无定河,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这三样东西,再美好的蓝图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怎么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