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不急,再等等(2/2)

try{ggauto();} catch(ex){}

在魏征他们看来,

这个计划很冒险,因为战场在松州外,在国门外,在最险恶的河源,在积石山南,

那里有座山,叫汉哭山,

汉人到此地,会产生严重的身体不适,不自觉的泪流满面,甚至汉人翻越汉哭山时会死,

若是拖到秋冬季,反攻到大非川一带,对唐军是非常危险的。

虽然皇帝认为,之前李靖灭吐谷浑一战,南北两路军都杀过了积石山,深入到大非川,甚至攻至星宿川、柏海,

唐军对这一带的地形也是有经验的,

可魏征还是认为那战是在夏季打的,当时炎炎夏季,大非川一带都是降霜下雨,山上更全是积雪,李道宗他们追击时,也是翻雪山,为了解渴,人吃冰马吃雪。

那还是夏季,

这要是冬季,情况只会更加恶劣,也更加危险。

大唐根本没有必要冒这个险,万一几万将士在那里出了事,对朝廷来说损失太大。

现在吐蕃人求和,那就顺水推舟,大唐不也得了面子又有里子。

但皇帝不肯。

必须打,

吐蕃人敢一而再的挑衅大唐,这是李世民无法容忍的,松赞干布又不是当初的颉利,他凭什么敢这样骑大唐脖子上拉屎拉尿?

这次不打服吐蕃人,不狠狠教训他们,轻易的答应他们了,那他们随时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必须得打痛打服。

为止李世民才愿意花上半年时间来麻痹、拖住吐蕃人,现在眼看着果子将要成熟了,哪里还能够就此罢休。

打仗当然没有十成的胜算,

可李世民最有把握的就是战争,

这个领域魏征他们无法左右他的意见。

“禄东赞身为使者,居然敢在我大唐杀人,太过放肆,区区蛮夷,不知礼仪王法,”皇帝下旨,将禄东赞囚于大理寺,其手下参与斗殴的,杀人者处死,伤人者流放。

“将他们流放海中吕宋!”

“陛下,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他们毕竟是使节。”

李世民看着进谏的魏征,“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没错,但身为藩使,就敢肆无忌惮?他们杀的人,虽是吐谷浑部族的,但吐谷浑现在也是我大唐的子民,

吐蕃使者在我大唐境内,还是在京师长安,就当遵守我大唐律法,事涉杀害、殴伤我大唐子民,自然得按我大唐律法处置。”

“那个禄东赞,将他逐出大唐!”

“为示惩戒,割掉他一只耳朵!”

“陛下,这样做,必然让吐蕃人生恨。”

“那又如何?”

李世民现在可不想让到嘴的肥肉给跑了,他得给吐蕃赞普再添一把火,

天还不算冷,

还得再拖住吐蕃人一段时间,

要是松赞干布因为他的大论被割掉了一只耳朵而愤怒,因为他的使臣随从被大唐处死、流放就生怨,那更好了。

但愿那个年轻人能有点年轻人的血性,

结束廷议,

李世民独留殿中,

他给自己倒了杯茶,

陷入久久的沉思。

直到茶凉,皇帝却没有喝,他起身来到地图前,

崖州临高港,

那是武怀玉本应在的位置,但百骑说他根本不在那了,

皇帝目光往东移,

最后落在海中的吕宋岛,武怀玉此刻肯定是在吕宋无疑。

皇帝望着吕宋,良久后只是摇了摇头。

吕宋肯定不是现在武怀玉告诉他的那么简单,但再怎么说也只是南海中一岛,再大的岛也只是岛,

绝不会超过流求和珠崖两岛,毕竟离大陆太远了。

武怀玉这般用心经营,在李世民看来,其实这不是坏事。武怀玉有私心,但谁没私心呢。

大舅子长孙无忌这些年死都不肯挪窝,不管是世封刺史,还是世封别驾,反正就是守在长安不肯动。而武怀玉这几年却有意离开长安,先是开拓流求,朝廷进入,他也很配合。

便又去经营吕宋,如今表现出对吕宋极强的控制欲,

皇帝反而不担心。

吕宋,对大唐没有威胁,武家经营吕宋,也威胁不到大唐。

相反,武怀玉越是重视吕宋,越是全力去经营吕宋,越让李世民放心,这意味着武怀玉重心不在长安,

这让李世民反而对武怀玉放心起来,起码比长孙无忌让他放心。

李世民觉得自己看透了武怀玉,武家缺乏底蕴根基,武怀玉担心武家将来在朝堂斗争中失败,所以早早要安排个退路。

这样的武怀玉,反而让李世民觉得他有格局,识大体,甚至是知进退、懂分寸。

一个离中原几千里的深海大岛,

就算武家再怎么全力经营,一百年后也不会对朝廷有什么威胁的。相反,武家愿意把很多精力放到那深海荒岛中去,倒是能让皇帝放心许多。

要是长孙无忌、李靖、李绩这些人都愿意跟武怀玉一样去南海中做个岛主,李世民也能轻松不少了。可惜如长孙无忌就死盯着长安不肯离开,当初哪怕给他赐封为世袭刺史,他都不愿意离开长安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