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 第一~七章回顾(1/2)
第一章《基因突变的准线》
按照时间顺序,把本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2020年4月30日,这部分主要写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上课的时候。
关键词有三个,“基因突变”“源头”“畏惧”。“基因突变”是用来引出“源头”的。“畏惧”是慕正光面对“源头”时的感受。
第二件事发生在放学后。
本章里有一句话,“志同道合的挚友啊,我终于又要见到你了”。慕正光把徐萦则看为志同道合的挚友,这一点绝对是有根据的。
第一个根据,“他感到好奇,想知道这种猪骨的名字。他把这一疑问说给萦同学听,同学拿着他的疑问询问阿姨,阿姨说那是猪寸骨”。如果两人的关系不好,慕正光不会问这个问题,徐萦则也不会转述他的问题。
后面的猫的数量的问题也能证明这一点。图5-4有多少只猫,这个问题不是对谁都能问的,要是问了无关紧要的人,不仅得不到准确答复,甚至有可能被嘲笑。徐萦则问慕正光这个问题,双方都把对方视为挚友。
纸条一事主要表现的不是交情,而是徐萦则所说的直觉和默契。直觉比较抽象,这里不再说,主要说默契。原文:“默契”二字说起来简单,但这是建立在对对方的了解之上的。
第二部分,2020年5月5日,这部分主要写了四件事。
“星球昼面,黎明破晓时分……乃至于路灯的光、手电筒的光,都消失不见”“带着谜团的黑暗,让生命的走向愈发离奇……长达十天、二十天,将会带来灭顶之灾”,这五段话是旁白,表明“暗”的范围和效果。
第一件事,对黑暗的探索。
慕正光醒后,最先感受到的是天黑。紧接着,他做了五件事,打开手机、开灯、打开台灯、拉开窗帘、拨通电话。
看不见光,可能是因为世界中没有光,也可能是因为眼睛有问题。但是拨通电话没有声音,这就证明了手机也有问题。
做完了这些事,这个的结论是,“手机、电灯、台灯、世界,都不正常,眼睛,应该是正常的”。虽然比较牵强,但相对容易让人接受。
第二件事,在黑暗中写字。
先放上原文:歪歪扭扭的文字随意、散乱地躺在纸上,传达出最严肃的信息、最深刻的感情,那些句子像诀别、像祈祷、像悼词、像许愿。
接下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看一看为什么这些文字随意地躺在纸上、为什么这些句子像诀别……
“在黑暗中握笔、写字,在恐惧中思考、回忆,这都太耗费人的精力”,这就能说明为什么文字歪歪扭扭。
“在草稿纸上写下他认为的重要的人的名字,名字下方,是告别的话,话中,有诸多往事”。假如“暗”永远不消退,人们感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时所写的告别的话,能不能视为诀别?这时所写的诸多往事,是不是像写给自己的悼词?
至于为什么“像祈祷”,那就更容易理解了。在这么危险的时刻、在这么极端的环境里,人们会把希望寄托在何处?
“像许愿”也不再多说,在生命最后一刻,写一写给别人的祝福,写一写自己的遗憾,这些内容都可以“像许愿”。
文中写得很简单,只有十二个字,“像诀别、像祈祷、像悼词、像许愿”,但这十二个字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作者为了凑字数、凑格式乱写的。
虽然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慕正光到底在纸上写了什么,但是间接说明了,这就要提到第三件事了。
第三件事,慕正光和徐萦则见面。
这件事的发生以及之后两人的对话,都能证明两人是志同道合的挚友。由于前面已经证明,这里不再重复。
“你是不是也对人生做总结了”“我们的愿望能实现”,两句话,一句是徐萦则问的,另一句是写的。慕正光的回答是,“是和谢谢”。“对人生做总结”对应的是诀别和悼词,“愿望能实现”对应的是祈祷和许愿。
第四件事,慕正光和徐萦则一起去学校。
不要忘了主角的身份,高中学生。校服、校园、上学时间、放学时间、排座位的方式,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本章都写了。
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能与动物交流的人。“暗”带来的深远影响,从这里开始。
————————————
第二章《繁星潜入人世间》
这一章分为两部分,星主说的话、做的事和主角说的话、做的事。
文中所写的恒星星主所做的事,从前到后依次是奇观、宫殿、现身、宣称、天火、夺权、声明、联网、重归、远行。
重点在于“声明”和“联网”,远古渐近线、渐近者、渐近域、域半径、一阶、复苏阶段、渐近线实体,这些基础设定文中都详细写了,最关键的是远古渐近线、域半径和渐近线实体。
本章提到了两个渐近线实体,蜡烛和画笔,这就来到了本章的第二部分。
“火焰持续燃烧,蜡烛的高度、质量几乎保持不变”“卢浩反握画笔,用笔身的一端在试卷上划了一道,卷子上出现了一抹难以言说的绚烂”,这两者都能证明渐近线实体和自然界里原有的物体不相同。
从本章开始,主角对渐近线的本质和来源有了更深层的探索。
“从心中产生的力量”“渐近线与心相连,听起来公平公正”,为了讲明白“从心中产生”“公平公正”,或是“不与心相连”“不公平不公正”,会写到很多事,会用到很多章节。
最后补充两个小细节,一是山峦河海之主做的事,开会、游走、找人。二是两位主角的生日,7月12日和8月17日。
————————————
第三章《平分秋色线相连》
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9月1日,第二部分是10月5日。
第一部分主要包含三件事,通知、讨论、同行。
董闯通知学生报名参赛,“建模大赛偏向武力战斗,创新创业大赛偏向脑力竞争,建模大赛、创业大赛都有高考加分和现金奖励”。
放一个小细节,“随着大批学生成为渐近者,学校便取消了手机的禁令”。
慕正光和卢浩的讨论。
讨论里提到了一阶渐近率、七个区间、七个级别。
七个级别分别是上古,中古,近古,过渡,近代,现代,当代。前四个都好记,后面三个容易弄混。插一句题外话,从“近现代史”这个词中就能看出近代比现代更遥远。
当代渐近者在人群中的占比是93.09684%。
慕正光和徐萦则同行。在同行时,徐萦则劝慕正光参赛。
在本章里,对两人的关系、性格有了更深刻的描写。
比起慕正光,徐萦则想事情更全面,警惕性更强,更容易保持冷静,更敏锐。
慕正光比徐萦则更循规蹈矩,相比之下,徐萦则就显得更有创意,第一章里有两句话,“好久不见”“第一节课已经开始了,他们还没来,看来今天上午没课,我们回去吧”。慕正光对这两句话并不完全认同。
在本章里,徐萦则串班、决定参赛、在刚见面时先说了渐近率,慕正光没串班,他一开始不打算参赛,他在刚见面时没说渐近率。
第二部分,10月5日,这一部分也是三件事,获线、相逢、密谈。
第一件事,获线。回收第一章里的“源头”和“往事”这两个伏笔。
第二件事,相逢。慕正光和徐萦则的渐近线实体分别是金色沙漏和紫色风车。
第三件事,密谈。
慕正光和徐萦则的渐近线分别是存在力和运行力,他们的一阶渐近率都是212天。他们都可以使用倒计时,慕正光的倒计时是60分钟,徐萦则的倒计时是48分钟。
两人都是中古者。由于在第四章中写了中古者占1/96674,所以在这里提前说一下也不算剧透。用这个比例乘以全国总人数,不到15000人。
————————————
第四章《存在之战的序章》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