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教人百言无用,事教人一次入心!(1/2)

翌日清晨。

夏之白刚起床。

方墨便一脸激动的走上前,道:“长官,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郭桓被御史弹劾,被抓进大牢里了。”

夏之白平静的嗯了一声,并没有做太多回应。

方墨有些不解。

为什么听到这好消息,夏之白却没太大反应。

这是郭桓啊。

前天才派人来挑事。

郭桓可是三品大员,还是户部右侍郎,主抓的就是各种财政。

若是郭桓没出事,以郑袄当时表现出的傲横,日后少不了来找他们京都盐铺麻烦,被这么一位位高权重的户部官员盯上,他们京都盐业还能落得了好?

他最近可是忧心忡忡。

就担心什么时候郭桓、郑袄来找麻烦,他们要是没应付好,只怕还要有牢狱之灾。

但现在郭桓入狱,一切担心都没有了。

这该是个大喜事啊。

夏之白并不想就这事多说,淡淡的看了方墨一眼,道:“一府八县的账目送来了吗?我等会要亲自勘核,审核完,还要送到宫里去,还有今天盐铺已经开店了,你作为这一店的掌柜,该把心思放在店铺上,不该放在这些有的没的上。”

方墨闹了个白脸。

他神色有些扭捏道:“都送来了,都放在账房里。”

夏之白点点头,迈步朝账房走去。

方墨狐疑的望着夏之白离开的身影,还是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夏之白就能不激动呢?

他听到这个消息,激动的都快跳起来了。

想罢。

方墨目光坚定下来。

一定是夏之白早就看出郭桓有问题了。

一定是这样。

“状元就是状元,胆魄见识都比常人要厉害。”方墨忍不住感叹道。

去到账房,夏之白开始了账目的清点跟统账。

盐铺账目的清点跟统计,其实并没有那么麻烦,这三个月盐铺的数据,大多都是公开透明的,不用担心有人弄虚作假。

夏之白简单清点了一下,确定数据没有太大问题,就将账目整理放到了一旁。

他来账房,除了看账目,更重要的是写份设想。

主讲一下盐业的预期跟前景。

这很重要。

朱元璋农民出身,对经济的认识认知很短浅,基本只着眼于眼前利跟当前利,甚至是有些急于求成,急于做立竿见影的事,某种程度而言,这算得上是一种路径依赖。

朱元璋一生遇到的很多困难,最终就是靠着一股卓越的莽劲儿,硬生生给顶下来的。

另一方面。

朱元璋领兵之后太顺了。

鲜有大败惨败。

朱元璋嬴的太多了,赢得有些盲目自信,甚至是自以为是了。

尤其很多嬴法,都是根据朱元璋自己的临场判断发挥,最终才赢下的,这就导致,相较于其他臣子的建议,朱元璋更信任自己的直觉判断。

因为他赢了!

他不需要听臣子的建议。

他是靠着自己的独断专行、力排众议,才打下的这个天下,尤其在朱升、刘基等人病逝后,朱元璋对自己的判断力,更是达到了一种近乎盲目自信的程度。

这便是帝王的刚愎自用。

因为他过去一直对,一直都是正确的。

在这种鲜有失手的情况下,即便是帝王,也很容易变得自负。

朱元璋就是如此。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帝王是无敌的,根本就没有人能辩驳的过,因为大臣建议的一切,都没有发生,那便不能证明大臣说的是对的,但朱元璋过去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两者一比较,高下立分。

帝王只会认为你是在挑衅他的权威。

帝王不可辱。

所以这些年来,凡是敢弹劾、反对朱元璋大政的大臣,基本都被杀了。

夏之白早早便判断出来了。

对朱元璋只能对人,不能对具体的政策。

想对政策发声,必须要先拿出切实的实证,不然就是在挑衅君权,在质疑朱元璋的权威,更是在否定朱元璋的正确性。

夏之白回过神。

人教人百言无用,事教人一次入心。

想让一位帝王认错改错,从来都是很困难的。

朱元璋尤其。

夏之白也深刻的明白这点,因而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商。

因为商见效最快,也最容易获得最直观的数据,而当一个个不能篡改的数字,摆放在朱元璋面前时,哪怕朱元璋再怒再憎,也只能被迫的接受。

因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数字是最纯粹的。

夏之白提笔,看着身前的账目,在脑海略作思索,开始快速的下笔,当然他写的东西并不多,只是简单陈列了一下盐企扩大生产后的前景跟未来。

半个时辰后。

夏之白停下了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