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耕战关中(1/2)

永靖元年,或者说按照原时空公元纪年法的318年

长安得知建康城的事变时,新年的第一个月已经过去了一半。

这次事变,向长安送来诏书的依旧是羊曼,除了带来建康城新帝登基的消息之外,又带来了新的加封。在铚侯和雍秦二州刺史之外,还给了桓景一个征西将军的头衔。不过代价也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剥夺了桓景的司州刺史之位,转交给王敦的侄子兼养子王应。

当然,桓景先前的这个司州刺史也确实可以说得上名存实亡。毕竟现在桓景在司州的领地也就只有崤函道以西的弘农郡而已。在夺取豫州兖州之后,王敦趁着石勒和桓景各自离开洛阳之际,命王应占领了这块已经没有什么人烟的土地。

不过,桓景不在意这些头衔了。关中和晋室的联系已经淡漠之至,这不只是因为消息不畅,更是因为人心的悄然变化。无论是哪一派,都对建康的朝廷心寒了。

对朝廷反应最为激烈的莫过于是新军中的骑兵,他们中的骨干是先前祖逖借给桓景的燕赵骑兵队,现在由于凉州带来的新马匹,几个月以来,已经扩充到了五千人。由于军官都是先前祖逖的手下,所以骑兵中的将士们每隔一阵就催桓景为祖逖复仇,夺回洛阳。

而出乎桓景意料的是,卞壸、还有凉州的士人和武将,这些看似深受儒家影响的人,按说应该遵从上意,却也对建康朝廷出奇的义愤填膺。他们的出发点,则是因为王敦是篡逆,新立的天子司马焕不合法。尤其是卞壸,他从前在琅琊王府上的同僚们都被王敦屠戮殆尽,怎能不希望立刻报仇。

至于一般的新军将士,本来大多是河北并州的流民和豫州司州的部曲佃农,他们对晋室毫无感情。在每月四份的简报中,殷羡将王敦如何背叛祖逖,乃至进军建康篡逆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番,这样本来算是中立的新军普通将士,也对当下建康的朝廷同仇敌忾。

从人心上来看,桓景随时可以召集全军东出勤王。之所以没有起兵反抗建康事变之后的新朝廷,不过是没有人力和空闲,又不想做出头鸟罢了——关中的情况并不算太妙。

虽然洛阳一带的粮草大多转移去了关中,这个冬天得以顺利度过。然而开春之后,怎么安置从关东来的百姓,就成了一个难题。

好在这并非不可解决,毕竟关中几经征战,有着大量荒弃的农田,正是缺人手的时候。然而此中调度还是繁复至极,桓景首先解决的,是勘定田亩。

若是在豫兖青徐或者河北并州,因为士族的强势存在,勘定田亩恐怕是一件麻烦而又危险的事情。在原时空,后燕政权的慕容垂临死前遗命慕容宝勘定河北并州的田亩,甚至都还没有做征税的打算,就招致了河北并州士族的强烈反弹,最后在拓跋珪南下之时,纷纷响应代国,后燕几乎因为这一项政策而亡国。

然而在关中却不存在这个问题。连年的征战已经将从前士族的结构打烂,很多当地从前的豪族已经落魄到根本找不到一个中正官,也就谈不上维护中正制;而人口凋零荒地众多的情况下,关中当地仅存的豪族对土地也看得淡了。

加上来到关中的新移民都是经过扫盲的司州豫州民众,所以也算遵守法度,没有和当地人发生太多冲突。而同时新军官吏又都会基本的算术,效率在这个时代已是极高,所以不过两个月就完成了对关中及弘农郡的田亩勘定。

勘定了田亩,桓景终于能在关中的土地上,重建依赖于土地的耕战一体的军府。

桓景自己的中军自然是放在长安京兆郡一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